01
“皮皮,赶快过来吃饭”
“皮皮,赶快过来刷牙”
“听话好不好,一点都不乖,看看某某小朋友多听话......”
这是近一段时间,在我们家,孩子与爸爸或妈妈经常出现的对白。
02
已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都喜欢听话又乖巧的孩子?
看育儿相关书籍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不会是那样的父母,自己会好好的听孩子的心声,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孩子越来越逆反,耐心开始逐渐被消磨殆尽,又回到“期望听话”的原生家庭模式之中了。
同时,我自持学了一点心理学的皮毛,总有一种自以为是的“专家”感,在育儿问题上内心极为的傲娇,而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我的很多想法与计划,总是得不到实施,我内心极为不满,有时候忍不住会对孩子发脾气。
比如 ,我计划孩子晚上九点前睡觉,而这就要孩子定时吃晚饭,晚饭后就要刷牙、洗脸、洗澡、读睡前故事等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拖延,就不能按时完成,而孩子几乎总要或多或少不配合,甚至是故意不配合,搞得我很是恼火,亲子陪伴效果强差人意。
03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反思自我,需要改变的其实是我自己,而不是孩子。我太过教条,没有留下时间弹性,我太自以为是,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我太急于求成,因任何习惯的引导都需要时间与精力。
首先,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放下执念,尊重孩子的天性,一点点的引导孩子去做,要明白孩子不是电脑程序,不可能按照预设的步骤去执行;其次,对孩子要有包容之心,要有多种预案,要给孩子留下空间与弹性,允许他犯错误;第三点,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点,要无条件的爱他,不能情绪化的打骂孩子,如果实在恼火可以换个地方待情绪平稳再继续沟通。
04
育儿如育己。
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确实是对自己的一大挑战,更能看清晰的认识到,我们自己的耐心与情绪管理能力。
放下作为家长的权威者角色,设身处地考虑孩子,接纳孩子的天性与不完美,不断平和自己的心态,最终,不仅仅会收获融洽的亲子关系,更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