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作为西汉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军,其用兵作战的水平之高令人佩服。这都源于他作为一员武将耿直、认真的个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的这种直面人生的个性也给自己惹了祸端,最终导致被捕下狱,无奈绝食自杀。作为一代名将,没有战死沙场,却自杀在狱中,想想是多么可悲的人生结局。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就是周亚夫治军严格的第一表现。汉文帝六年,匈奴六万人分别进攻上郡与云中郡,“杀略甚众”。这时的周亚夫为河内太守,驻军细柳营。文帝劳军至各个军营。当汉文帝到其他军营的时候,其他军营的守将听说皇帝劳军,都大开营门,列队相迎。只有到了细柳营的时候,营门紧闭。皇帝派侍从叫打开营门,但是守门的将军说,没有周将军的命令是不可以开营门的。皇帝的侍从很生气,说这是皇帝的诏命。但是周亚夫手下的将军就说出了军营不闻天子诏令的话。汉文帝不但没有生气,反倒很高兴,让手下人持节去通报,守将才打开了营门。汉文帝进去之后,发现细柳营之内更是军纪严明,将士个个衣甲整齐,精神焕发。汉文帝更是钦佩不已,所以升周亚夫为中尉。后来汉景帝即位,文帝驾崩前就告诫景帝:“国家有危难,周亚夫真可任将兵。”“七国叛乱”的危急时刻,周亚夫临危受命,受封太尉,将三十六将军平叛。
在周亚夫带兵平叛的过程中,他又一次重演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事。在平叛过程中,周亚夫采取了釜底抽薪的办法,让梁国截住吴国的后路,断了吴国的粮道。但是面对强大的以吾为首的叛军集团,梁孝王抵挡不住,派人向周亚夫求援。但是周亚夫不肯发兵,因为他这边面对的压力也很大,他让梁王自己坚守。后来梁孝王派人向景帝求救,景帝让周亚夫出兵救援,但是周亚夫还是不肯出兵,让梁王继续坚守。他自己面对吴王的大军,也坚壁不出,和吴王打持久战。就这样吴王在粮食断绝的情况下终于坚持不住,彻底兵败。周亚夫的军事天才再一次得到了验证,也取得了平叛的全面胜利,但是因此也得罪了梁孝王。在平叛中,周亚夫的大将风度还有一次很好的体现。他手下的兵士闹起来了,一直闹到他的军帐外。但是周亚夫却一直躺在自己的卧榻上,根本不理不睬。结果士兵在他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态度下就不闹了。所以大家就更佩服他了。
作为一员武将,他的军事天分不用说,但是他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还是一味的耿直,尤其是不明白什么是功高盖主,就给他自己带来了麻烦。有一次汉景帝在宫中召见周亚夫,在他的宴桌上摆上了一大块儿没切的肉,而且没有给他放筷子。可是爽直的周亚夫就没有明白皇帝的用意,直接让侍从去给他拿筷子。汉景帝看在眼里,心里很不痛快,给了他一个评价:“此鞅鞅,非少主臣也”。
他治军严明,但是在治家上却是有欠缺的,尤其是疏于对儿子的管教,给他家带来了灭门之灾。他的儿子偷偷的买了铠甲盾牌,说是为了给父亲准备的陪葬品。结果在这些国家禁止买卖的兵器被运回去之后,他的儿子不给辛苦运输的人工钱,导致这些人去告了周亚夫意图谋反,周亚夫和儿子都被捕下狱。在监狱中的周亚夫没有积极想办法,还是觉得自己没有谋反,就据礼直陈,结果最终也没能说明白。最后只好绝食五天,之后吐血而亡。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周亚夫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动乱时期立过大功之后,可是和平时期该如何为人处事,为自己积下了祸端。比如在废栗太子时,周亚夫强烈反对,但是太子最终被废。虽然汉景帝面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从心底里开始疏远他。但是周亚夫却丝毫都没有感觉到,继续“爽直”行事。再后来,太后让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周亚夫还是坚决反对。匈奴王徐卢等六人归降,汉景帝要封他们为侯,周亚夫当时就在朝堂之上提出反对意见。汉景帝特别生气,还是封了那六个人为侯。周亚夫没有如愿,就称病请求免职,以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试想,周亚夫虽然有功,但是他因为自己的耿直,得罪了太后、皇后、梁孝王和皇帝,可想他的结局会如何了。做人耿直固然是件好事,但是看不清情势,分不清自己的角色,摆正不了自己的位置,最终会害了自己。一代名将就这样带着愤恨和冤屈走了。但是周亚夫的为人处事也许会带给我们些许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