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投到智能定投

一、普通定投

这几年“定投”这个概念非常火,在刚开始阅读理财书籍的时候,绝大多数将“定投”简单定义成:定期将固定的钱投资某一基金。

这种傻瓜式的定投方式确实对理财新手非常友好,最主要的好处就是操作简便。

极端的来说,理财新手只需操作两次,第一次投资并设置自动扣款,第二次操作就是在赎回时。设置好定投的金额和日期后就可以撒手不管,可以不用关心基金价格是涨还是跌,可以不用投入过多精力去调整投资布局。

定投最吸引人的,恰恰就是让不会预测股市、基金未来走向的人,摊薄投资成本,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假设基金的1个基础份额等于1张入场券:

▶  基金涨的时候,花10元只能买5张入场券

▶   基金跌的时候,花10元可以买10张入场券

一般来说,长期累积下来“入场券”基本能跑赢通货膨胀,并且赚得更多,这就达到了定投“平滑收益曲线”的效果。

这些基金的曲线涨跌,大体可分成两种类型:

 ▶ 微笑曲线:先跌后涨

 ▶ 愤怒曲线:先涨后跌

如果基金的走势先涨后跌,在同等的投资金额下,买到的份额就越少,特别是到后期赎回时,赎回价格很低,平均下来基金的单价就高了。反之,如果基金是先跌后涨,在同等的投资金额下,买到的份额就越多,后期赎回时,基金价格已经涨上去了,平均下来基金单价就很低。

同时,定投能够避免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我们投资的恐惧、怕亏的心理,保持平常心去看待这些线条的起起落落。

与一次性投入不同,定投因为是分批次投入的,所以即使一开始投资时看走眼,投了一个前景不明朗的基金,也能够快刀斩乱麻的撤出资金,并调整投资的布局,不至于产生很大的损失,给了新手试错锻炼的机会。

所以,定投只有在微笑(=曲线+平常心)的时候才会发挥作用

但是,这种简单的投资方式经很多人实践后,还是发现它没有充分利用摊薄成本这个优点。

所以越来越多的先行者开始不断尝试优化定投。


二、智能定投

智能定投,又称为定期不定额定投。

在总结最近看的一些关于定投基金的书后,对于智能定投基本要把握3大原则

 ▶    主要以当下价值判断投资,减少对未来趋势的预判

 ▶    长期坚持定期不定额投资

 ▶    长期坚持止盈不止损投资

为什么要对当下价值进行判断?

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基金、定投还是一次性投入,最讲究的就是“择基”,也就是选择合适的基金。

初步的“择基”,可以通过查看、比较基金的资金规模、成立时间、持有类型、单位净值、投资理念等方面来选择。

资金规模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基金经理无法根据市场行情灵活变换持仓类型或行业,过小则难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它度过熊市这种下跌的情况。

成立时间不宜太短,比如短于3年,基金没有足够经历熊市、牛市或猴市,有可能经验不足,导致投资失败。而且晨星网等有名的基金评测网站基本要成立5年以上才会有评级,这个等级对于我们选择基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好能选择5年、10年的评级均是5星的基金。

利用指标选择基金时,可以尝试采用“均线策略”(均线是过去几天价格的平均值),均线代表了一段时间相对稳定的趋势,其中运用移动平均线作为参考指标来指导投资,能更好的平滑短期内基金涨幅的数据,比传统均线更能准确识别基金或者股市的发展趋势。

均线策略当然也有缺点:

•  测算的天数过长或过短,都不能准确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

•  无法包含我们定投开始时基金指数点位的估值因素。

•  无法帮助我们判断止盈的时机。


关于定投的基金类型,有的理财达人也建议,定投买大型的股指基金比股票型基金要可靠。

一是大型基金公司能长期保障,基金不容易退出市场。

二是主动型的股票基金考验的是基金经理的水平,而股指基金大部分依靠大的市场走向,如果遇到基金经理变更或者基金经理水平不过关,股指基金基本可以“完爆”股票基金。

为什么要定期不定额?

要说“择基”还能有一些指标、财务报告等依据来辅助我们判断,能够有效筛选掉一些业绩不好的“坏基金”。

然而时不待我,市场跌宕起伏变换莫测,即使能够通过阅读新闻、国家政策来提前预判市场环境,也架不住信息渠道资源太少带来的影响。本来以为明天会跌,结果反而暴涨的情况也经常发生。

于是绝大部分投资者最头疼的就是“择时”

“跌多投,涨少投”

这句话应该是任何深入了解并亲身实验过定投的人必说的一句话,也就是“基金越跌,你出的钱要越多;基金越涨,你出的钱要越少”。

毕竟定投就是为了把握不住入市时间,希望能平摊投资成本而存在的。

这恰恰也暴露了普通定投的缺点——无视市场涨跌,都投定额的钱。

简单用买苹果的例子分析一下:

假设,苹果的初始价格是5元,每月花50元购买苹果,在一年内,苹果价格有6个月涨到10元,6个月下跌到2元:

1、每月购买金额不变,一年可以买到(50/10)*6+(50/2)*6=180个苹果

2、一年恒定花600元买苹果,涨价只花30元买,跌价花70元买,一年可以买到(30/10)*6+(70/2)*6=228个苹果

所以,稍微改变一下定投的方式,每个月根据价格的涨幅调整买苹果的计划,最后就能多买到48个苹果。

总结其他理财达人及书本的经验,可以简单概括出一个公式:

智能定投=普通定投+恒定市值+网格交易策略

★  恒定市值

在规划好一年大致的开销、投资等资金构成后,可以拟定一个年度投资目标,比如,计划今年投资10000元。

在这一年内,就按照“跌多投,涨少投”的标准,动态调整月度的定投额度,只要保证在年底的时候,手中持有你原本计划的10000元基金就好。

★  网格交易策略

根据基金的净值等情况,合理设定一个底仓价,一个抛售价。

当基金涨得越多,买入的比例越低或者卖出的比例越高;当基金下跌得越多,买入的比例越高,尽量不要止损。

*不止损的前提是,你仍看好该基金的走势

对于理财新手,很难确定网格策略改变买卖比例的涨跌界限。最开始可以简单设置,比如基金上涨30%的时候,降低30%的定投金额;基金下跌20%的时候,增加30%的定投金额,只要满足“跌多投,涨少投”这一理念就可以了。

这就联系到“止盈不止损”。

为什么要止盈不止损?

“止盈不止损”最主要的就是要学会调整布局,包括调整资产的配置、投资基金的品类等。

“止盈”就像中国古话说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赚到一定收益率后,最好是尽快调整。一是因为基金可能已经上涨到他这几年的瓶颈了,再上涨的余地不大,资金不能再大幅增长,为提高资金利用率,我们可以选择将这笔资金转战其他地方。二是“钱落袋为安”,即使看到基金价格不断上涨,但只要没赎回,就不能算作你的资产,这时还是面临着市场波动的风险,导致本来赚的钱瞬间亏出去了。

“不止损”则是因为,只有波动才能给定投带来更大的收益,基金越亏损的时候买,单价越低,越容易获得高收益率。这就是定投的优势。

*不止损的前提是,你仍看好该基金的走势

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投资策略:

★  风险偏好策略

根据投资者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投资时长选择、调整基金类别及配置比例。

★  动态再平衡策略

进一步优化整体资产配置,谋求更好的风险收益比。

还有其他一些策略,如:全天候配置策略、价值平均策略等,下一次再详细学习。


三、笔记总结

1、择基——利用均线策略选择合适的基金,股指基金相对更保险

2、择时——利用网格交易策略,采用“跌多投,涨少投”的方式

3、止盈不止损——利用风险偏好策略、动态再平衡策略,调整投资布局和资产配置

目前,中国股市和基金都还不成熟,所以牛熊市周期交替出现的起伏大,周期有长有短,所以​一般理财书都建议最少持有3-5年。除非是已经确定不看好已投资基金的发展前景,就可以考虑立马撤走,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如果短期内没有用钱计划,且当时的经济环境又在积极发展,可以选择延长定投时间。比如用长期定投指数基金,代替养老基金等收益率不高的理财产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阿飞 我采下一朵桐花 往你的发间轻插 你脸蛋, 泛起的娇羞 染红了 我心上的花 桐花在枝头摇曳 春光把爱情播洒...
    阿飞先生阅读 178评论 0 1
  • 今天很是开心,缘由是G姑娘把她的一个朋友介绍给了我,本是心生胆怯,毕竟是第一次见面,还是有一些害羞的,不知道该如何...
    阿俊xi阅读 153评论 0 0
  • 终于看到喜踏娜尔晴被令妃魏璎珞杀了,大快人心,心理感觉很爽。攀龙附凤、不守妇道、心狠手辣、趋炎附势、背主求荣……所...
    泽深淼淼阅读 581评论 0 0
  •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希望书里可以告诉我许多正确答案,然后想着我就很厉害了。但最近我一直慢慢在转...
    你的暖阳123阅读 3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