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过:“上善若水”,当然后面还有大段儿的道理。后面的道理虽然还很多,但似乎都是在说,只有像水一样的善才是最高层次的善,称之为“上善”。能像水一样存在的事物,着实不容易,因为水本身的状态一直游离在有形与无形之中,平淡流过,利万物而不争。
水流千遭归大海。水无论流过哪儿,没有选择,只是顺着地势,依着重力,蜿蜒而前。既没有追寻崇山峻岭,山间流过,乱石穿空,以求自身能激昂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也没有贪图一马平川,平静而过,洋洋洒洒,以求自身能平静安宁,心无旁骛地抒写。水滋润万物而对万物又无所求,人何以能有这样谦逊的美德?人也应像水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置身何处都保持平和的心态。
平和是一种淡泊的心境。
现在的生活,有着太多让人不平和的东西。比如说出门儿,你挤公交车吧,为什么叫挤公交车呢,真能把你挤死;你说我不坐公交车,自己开车,行,堵车啊,一堵望不见头儿。经常听说有什么“路怒”的,还有人劝得平和驾驶,嘛跟嘛啊,但凡说这话的都没弄明白,要不着急他能怒啊,晚到十分钟就扣钱,多迟到两次,这个月就没法儿过了。
这是说实际困难,还有就是人们的心里本身就平和不下来,情绪引爆点太低,遇见点儿事儿火气就顶脑门子上了,还平和啥啊?归根结底,现在的中国人生哲学着力研究的是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潜心教人做圆滑、世故、不吃亏的人,却不教人做正直、善良、有道义的人,因而忽视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规则的关系,不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因而人们失去了对生活态度、生命意义的执着追求。
可是,怎么才能平和呢?解决这个问题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你想平和的生活吗?平和如果对于你来说,就是平淡,寡淡无味,你可能也不喜欢,不甘于沉沦在这种与世无争的状态里,尤其是身边还有那么多的诱惑:今天这个朋友换豪宅了,明天那个人又买好车了,甚至于还有换媳妇儿的,也有换了别人媳妇儿的……你能想象把你的步伐放慢,不去刻意的追求自己想象的那些目标,散淡一点儿过日子会是什么样子吗?
你想好了,想要平和的面对这一切,这时才发现,确实不容易。
第一,你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日子。习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长时间存在,从而获得自身价值认同行为模式。这里面有两个重要元素,一是长时间,二是价值认同。既然是长时间形成的,那么,根据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惯性分析,时间越久,惯性越大,越不易改变。自己有个习惯就是明证,小时候经常早晨起来读书,一直延续到大学、工作,至今也没有改变,因为到点就起床,没有想睡懒觉的想法儿,很难改变。
同时,价值上有认同感,认同某种行为的正确性。这种认同感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关联,而这三观是人的意识中比较根本的东西。一旦根据自身价值认同做出判断,人就会为自身行为的合理性找出各种依据,并力求依据的说服力。比如前段时间网上热炒的王宝强事件,多数的人都是同情王宝强,大骂宋喆的,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不认同搞别人老婆的行为的。
第二,你要放下对某些追求的热切愿望。借用佛家的一戒来说,就是“戒痴”,“痴”又作“无明”,是说心性迷暗,愚昧无知。“痴”既为一切烦恼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烦恼之一,而且它是随顺其他诸根本烦恼共同起着作用。一旦“痴”于某些事物,人就会近乎于疯狂,别人可能会说,你要疯了。
当然,当有人说你疯了的时候,你离自己的目标可能更近了,但你这时最需要知道的是,这就是你想要的全部吗?我们见到太多的案例,有的人天天都在忙忙碌碌,无一刻闲暇,结果呢,家庭不和,跟孩子感情淡漠,而他们可是口口声声说我奋斗为什么呀,还不是为了家庭能过的更好吗?不好意思,你把自己的臆想强加给了家人,他们怎么能领情呢?
第三,你可能还要好好完善自身。一个人想要得到平和的心态,雍容的气质,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风度,不是轻而易举的能做到的,需要好好修炼。
个人修身在我看来,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读万卷书,二是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可以吸取古今中外的思想,虽然有人说书也可能有坏书啊,但大多数情况是,好人即便读了坏书,依然是好人,而坏人即便读了好书也依然是坏人。读书不是浮光掠影地看文字,看笑话,看故事,而是用内心去和作者进行交流,深入到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认识,结合自身所在的环境去分析,这样人才能提高。
行万里路可以阅览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想起大学毕业时,老师教导说,该实习了,实习什么?不是要你去做什么,最重要的是利用这段时间出去看一看,和专业的、非专业的人去交流,去看看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当时不觉得,现在回过头想想,当年自己是辜负了老师的期望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水流滔滔,谁能让它停下,它又何曾为谁停下脚步?但就是这样,顺势而为,永远向前,却又悄无声息地显示着它的宽容与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