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是今年的畅销书,初读书名,还以为是本鸡汤成功学,细细读来,原来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作者采铜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扎实的学术背景使得这本书可读性非常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实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更厉害的人。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作者从人生的七个侧面展开剖析,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用作者的话说,时间是坐标,选择教会人们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行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归依,学习是一生的修行,思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才能是立身之本,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则是坚持做你喜欢的自己。
在我看来,作者所说的即通往成功之路,也就是成就自己之路。而时间、选择、学习、思维和才能都是在这条路上不可或缺的要素,掌握了这些,付诸行动,就离那个喜欢的自己更近了一步。
【关于时间】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者没有细细列举那些类别众多的时间管理方法,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娓娓道来,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时间。
篇首便阐明了对待时间的一个重要观点:“活在当下”,即用平衡观点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用郑重的态度过好当下的生活,并联结起过去和未来。想想我们虚度的那些光阴,用大部分时间列计划却从未完成,花很多时间懊恼过去而忽略了现在,这个观点真是醍醐灌顶。
要如何郑重的对待当下呢?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很多种时间视角,他主张要明确生活和工作的界限,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主义视角生活。
那么当下该做什么?使用“时间之尺”,审视事件的长期价值,尽可能删减非必要时间。书中提到了一个“近期未来-远期未来”的框架,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下面两个策略: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在这个基础上,把时间花在那些值得的事情上,也就是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多做“长半衰期”的事情。把握好做事的节奏,区分“求快”的事件和“求慢”的时间。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减少被动式休闲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关于选择】比好更好的选择?
相信不少大学生在踏出校门那一刻还在纠结自己到底适合走哪一条路,如果真的有一种选择比好还更好,那要怎么选?
所谓选择,就是要权衡好本末轻重,清楚自己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比如你只是考入了二三流大学,但是利用一切资源用985高校的标准要求自己,必定从中受益。
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常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作者总结了三种更加灵活的思维框架。
1.目标悬置。即把你的目标先放一放,在停下来的时间去做完全不同的事情,等到时机成熟又可以重新开始。
2.能力嫁接。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它可以在某些你尚未发现的领域有用武之地。
3.特性改造。最常见的办法是把对一件事情的“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性兴趣”。
在做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强的选择时,最好的方法是聆听内心的声音。这点深有体会,你选择哪种工作,选择和谁结婚,聆听内心的声音往往比理性分析更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关于行动】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动
当一件事情,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做吧。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比如写作,成为作家最重要的一步是开始写啊,先忘掉自己写的怎么样,总会越写越好的吧。
书中提到了“精益创业”的启示,即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我想这意思也可以表述成“先完成再完美”。
在行动中,面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是可以分层处理的,就像PHOTOSHOP中处理图层一样。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可以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
最后必须注意,在行动后务必及时反思,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关于学习】学习的能力专业了,能把任何事情做到专业
上面这句话其实是我从李笑来那儿听来的。书中从四个方面讲了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首先,好的学习者应该以问题为向导,让问题引领我们去探求答案。
更合理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建构式”的,即知识不是简单的吸收而来,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而来,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调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其次要通过深入事物内部的解码,发现事物深厚的内涵,掌握其中精巧细微的技法,不断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关于如何寻找解码的入口,作者提供了三种路径: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伸;不知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三是要以技能为学习的终点。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技能是学习的终点,信息和知识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练技能,只求日日精进。在“知识技能化”的理念之下,可以尝试以下三种知识操练的方法:
1.写作式操练。写作可以带来更深层的理解并获得反馈。可以找一个“写作同伴”或者把经典作品当老师来进行反馈。
2.游戏式操练。使我们可能在更丰富多样的情境下去应用我们的知识。
3.设计式操练。调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最后还需要学会有意识地去分析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不同知识的迁移、印证、互补,获得启发,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者发现。
【关于思维】大脑也需要修炼
大脑也需要“断舍离”,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既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为思维腾出更多的使用空间。基于深入了解的简洁,不是乏味,而是意味着更加丰富的内涵。
为了让思维更好的发散,获得更多的灵感,一是要关掉大脑里评价的声音,二是要适当地引入混乱与随机。
思维依赖于工作记忆,通过将思维外显为图像,给予思维更多的探索空间,也能进一步推动思考的进行。
现实中的问题,总是牵涉太多的因素,借助矩阵、清单等工具,可以完善思考的周密程度。
【关于才能】“努力”也是可以优化的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人人都说要努力,但是你真的会努力吗?努力也需要有效的策略。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并且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优秀。努力不是一味地用力,而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
“木桶理论”其实并不正确,在个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应该集中资源,投入发展自己的一项优势才能。把时间主要投放在一个领域里,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用相对少量的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不要当“差不多先生”,应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可以构建自己的挑战阶梯,在挑战中获得才能的提升与飞跃。
我们往往忽略了努力和热爱的顺序,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兴趣。意志力只是一个神话,因为努力才更热爱。
【关于成功】成为唯一的你自己
如果你找到了一条别人都还没走过的路,只要把这条路走完,你就赢了。
要做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敢于突破种种局限,不断试错,形成自己的优势甚至是独特的知识资产。不要只在理想化的情境下去思考问题,而且要磨练把理论融汇于现实、考量现实复杂情形的本事。在理论与现实的充分联结中,一步步地构筑自己独特的知识和经验体系,逐渐打磨出属于你个人独一无二的智识。
要根据自己及的内心想要,而不是外界的认同,做出独立的选择,甚至去做一些酷的事情。
以上是对《精进》这本书的写作操练,总结了一些本书的要点,做笔记总是要比只看一遍有帮助的多。这本书每章结束还有相应的实践练习,值得买来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