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详解,给所有曲解老子的人(三)

公告:本文从本ID新浪博客搬过来,非抄袭。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这句被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奉为治国秘籍,但人就是人,一个不能以单个人作为顶天立地存在的制度,都将在有朝一日被遭到质疑,以至于土崩瓦解。

看第一句,“不尚贤”,也就是不崇尚“贤”,作为统治者的纲领的话,可以使被统治者无所争,缺少了“争”的思想上的目标。“不贵难得之货”,则民不思盗,缺少了“争”的物质上的目标。不 使民见可欲,民心则不乱,缺少了民心产生变化的理论上的可能性。实际上,民不争,是因为有所争,民不盗,是因为有所盗,民心不乱,是因为有所乱。例如,欺世盗名,不也是“盗”?只不过不 是具体物品而已。

第二句强调,圣人在治理国家时,要使民心意虚无,无所欲往,使民能够吃饱饭,削弱志向,强健其体魄。顺便插几句,实际上这句比较符合中医原理,顺便拿来说说。心属火,火克金,金克木,木 克土,脾属土,心盛则火旺,火旺克金(肺),金气不行,则木(肝)盛,木克脾土,则不能食,民也就难以真正“实其腹”。后一句则不符合中医原理,“肾藏志”,肾主骨,弱其志则能强其骨? 一直使民众无所知,无所欲,则想有所知,有所欲的“智者”就没有了“为”的土壤,因此就“不敢为”了。

使民为无为,则民无不被统治者所治。那些说统治者什么都不做就“为无为”的,一定是喜欢“一张报纸一杯茶”的人,这样的人治国,焉有不乱之理?

直译:不崇尚贤德,民众就失去了争夺的目标,不使难得的物品珍贵,民众就失去了盗窃的目标,不使民众见到可以产生欲望的东西,民众就失去了产生变化的理论上的可能性。 所以圣人治国,使民心虚无,使民众能够吃饱饭,削弱民众的志向,强健民众的体格。 一直使民众没有智慧,没有欲望,那些有所欲求的智者就失去了可以作为的基础。 使民众处于无所为,并且无所欲为的状态,则民众无不被统治者放心地统治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暗物质,小能熊365天写作计划第二十五天的写作内容,谢绝转载。 伦斯闭上眼,把全盘计划在心里过了一遍,确信没有...
    黑暗物质阅读 140评论 0 0
  • 春夏交替的五月,气温逐步升高,此时正是花粉、尘螨的高发阶段,也是鼻炎的高发季节。统计发现,近年来我国鼻炎发病率达到...
    七闲堂阅读 1,205评论 2 1
  •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
    Fly_Catkin阅读 147评论 0 0
  • 郭相麟 品牌的醇香就如同好酒的品质,需要全员打造,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在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在发展上!...
    郭相麟阅读 1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