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杨大爷搬进了这个小区。
他进城是为了照顾孙子孙女上学的,这栋单元楼是1梯1户,总共有5户人家。平时大家相处得都很好,1楼的邻居小金最为热心,他经常组织大家在一起聚餐,他说咱们这一单元楼住户,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互帮互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杨大爷的儿子住在5楼,小区里没有装电梯,每天上下楼很费劲。
后来勤快的杨大爷,就发现了一个好去处一一楼顶天台。他除去接送孩子上学之外,大多数时间他都待在楼顶天台上,当然炎热的夏季除外。
杨大爷在楼顶上用塑料泡沫箱种植了蔬菜,还养了一些花花草草,每天给他们浇水,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楼顶上打扫得也很干净,杨大爷又购置了一些桌子板凳,买了遮阳篷,邻居们在聚餐时,杨大爷就把大家请到楼顶,站在这里,可以望到北边的公园及部分街景,微风吹来,甚是惬意。
大家关系处得像一家人一样,谁家有事只要言语一声,大家都会伸手相助,婚丧嫁娶亦是一件不漏,不但会随礼,还会前去帮忙。
再后来有人给杨大爷出主意,你不如在楼顶上搭两间房子,下雨天大家还可以去找你打牌。
杨大爷和儿子商量,花了几万块钱买了彩钢瓦,就把楼顶给搭建起来了。几间房子的空隙非常大,杨大爷又买了一个乒乓球案子,置备了一些家具,这里就成了杨大爷的住处,水电厕所一应俱全,邻居们闲时可以去打打乒乓球或者玩玩扑克,既锻炼身体又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
简易房搭好之后,杨大爷就和儿子分开住了,他又在这几间房里装了空调,买了一些家用电器。
邻居们几乎每周都会到杨大爷宽敞明亮的房间内闲聊。杨大爷待人非常热情,他家的门没有上过锁,都是一个楼层的邻居,屋里又没有值钱的东西,杨大爷才不顾虑那么多呢。
孙女考上北京某著名大学之后,整个楼层内的邻居们沸腾了,大家都向老杨投去羡慕的眼光。隔天大家伙聚在杨大爷家里好好地庆祝了一下,让他传授教育孩子的秘诀。
杨大爷说孩子的成长全靠他们自己,他只是负责接送给他们做好后勤保障,有时在家给他们做顿饭就这么简单。
第2年暑假,杨大爷的孙子也考上了某著名大学。一时间杨大爷在小区里出了名。
没多久,杨大爷他们一家人去北京旅游了。旅游结束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远在杭州的女儿家,准备在那里再住上一阵子,等天气凉快了再回来。
杨大爷在外地度过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回到家一看,自己家的风扇、冰箱、空调等值钱的东西都被人拆卸走了。
问问邻居们,按说这么大动静应该有人能听得到,他想找找目击证人,但邻居们的回答,让杨大爷有些哭笑不得。
一楼的小金说我还以为您不打招呼搬走了呢。
其他邻居也纷纷说道,想着孙子孙女都考上名牌大学了,以为你不在这里住了。看见有人搬东西,我们也没有问。
杨大爷去物业处调取了监控,监控里显示得清清楚楚,几个年轻人开着三轮车分三次把他家的东西搬走了。
杨大爷打110报案,警察同志说,你们一个楼层的邻居,难道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事吗?
杨大爷说没有。
后来不等警察破案,这伙人又把东西给搬了回来。
原来这伙人替人搬家非常粗心,竟然记错了楼层号,对方是23号楼,也是在楼顶的简易房,他们记成了32号楼,凑巧的是杨大爷家没有锁门,这才造成了他们搬错了东西。
杨大爷的铁皮门从此上了一把锁,大大的金光闪闪。
大家在一块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