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图书馆外,是一条被打造为旅游景点的老街。每天在图书馆看书,旁边就有一个亭子,可以随便坐坐。
最近似乎有一种感觉,宇宙很多的安排,好像是特意来安慰我来的。
记得还在原来单位上班时,到了快辞职后期,自身的精神状态已经不算太好了。常常上午上班,中午我会去到一个公园凳子上午休,躺下去,眼前就是满目的绿色的生机。
就那一阵,有个九十多岁的爷爷,他经常坐在那里,等我睡醒了,他就会和我很开心地聊天。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那时候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太多的信心,但是有了这个爷爷,我忽然觉得,其实漫长的人生,也没有我们想得那么枯燥的。
再就是我前不久写的一篇,在一个小区公园亭子里面,也是一群爷爷奶奶,像是做梦一般的,绿树成荫,扇引清风,谈笑之间,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现在社会总体还是偏内卷的,我知道,这样的情形,对于很多成年人而言,其实相当相当难得……
回到我开头说的,最近都在县城图书馆学习,经常性的,我都会到旁边的亭子里坐一坐。
然后,那个精神矍铄的爷爷,就进入了我的世界……最开始,我以为他顶多七十来岁的样子,没想到,和他聊天才知道,他已经九十多岁了。
一来二往之后,我们都很熟悉了,他似乎对我这个年轻人很感兴趣,看到我了会招手喊我坐着聊天……这种感觉,立马让我联想到了前面那两段美妙的时光碎片。
聊天之后,我知道了爷爷有两个孩子,他的哥哥有四个孩子,但是都是他拉扯大的(哥哥六几年去世得比较早),他说,老伴93走了之后,会有孤独感……虽然我,还有旁边几个叔叔,都觉得他非常开朗。
当我刚刚知晓他九十多高龄时,立马问了他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没有心得体会分享,他很认真地分享了,第一个就是说要放宽心,多关注好的少关注不如意的……还分享说,可以吸吸氧,这样对大脑好。
我接着他的话,对啊,这个吸氧就跟我们爬山是一个道理。后面被其他路人打断了……他还说过,他九六年就退休了,我心想,妈呀,我那时候才刚刚出生一两年。
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在这样的时间对比冲击之下,瞬间所有的焦虑不安都被一股暖流冲走了。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多道理,仅仅只是渴望一种可供退步与遐想的空间。
记得那次聊天,他回家时,拄着拐杖笑着对我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那一刻,我真的仿佛从他身上看到了陶渊明的影子。
然后,这两天我想着写篇文章记录一下的,但是没有来得及写,前几天天天来的,这两天没看到他人,我在想,或许宇宙就是这么安排的,留出一个空间让我记录下来。
此刻,我又坐在这个亭子这里,有很多人在图书馆里学习,街道民谣酒馆飘出来了歌声,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真是一种极好的疗愈的方式。
莫名想起了《金刚经》,去搜索看了一下,映入眼帘的是这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又想到了自己前不久流淌写的一篇文章,其实当时自己是没有述尽自己的想法的……那就是,我知道自己容易让人紧张之后,就会尽量避免出现在别人眼前,人带给人的压力,都并非人的本意。
我现在想,人和人的关系,实际上像我和这些爷爷之间的关系是最美好的。轻轻地来,轻轻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宇宙撒下的灵魂碎片,成就了一场小时候追着萤火虫跑的梦幻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