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这本书中讲述了,新东方从一个小小的培训班做起,如今成为美国上市公司,从0到1的成长历程,讲述了他的创业心得、成长心得、管理心得,以及新东方结构变化、组织变化的心得,还有他在教育领域创业的思考。
读这本书,可以发现一些关于创业的好建议。
01. 创业第一步,走出舒适区
俞敏洪因为办培训班,在北大受到了处分,分房和升职无望,他毅然提交了辞职报告,离开了北大,这个让他感到极其安全的舒适区。
俞敏洪说,“人挪活,树挪死”,正是因为离开了北大,离开了北大的庇护,才有了后来不断前行的事业,才有了新东方翻天覆地的发展。
02. 当有一件事情你不能做的时候,一定要找几个人同时帮你做。
俞敏洪做托福、GRE培训时,他是全能英语老师,所有英语课都能上,但是数学逻辑这门课,他不会教,就外聘了一位老师。过了大概半年,这个老师觉得俞敏洪什么课都能教,就他教的这门课不能教,那就意味着新东方根本少不了他,所以他就向俞敏洪要求多拿点收益。
但是如果要给数学逻辑老师加钱,那俞敏洪也得给其他老师加钱,这就意味着整个成本的上升。而且这一期班答应了,那下一期要下调工资就是不可能的,这样下去新东方就会垮掉。俞敏洪拒绝了,这位老师就不去上课,把学生晾在教室里。
这件事情过去以后,俞敏洪就不再只让一位老师负责一门课了,每门课都配上了2~3位老师,这样就有了互相制衡,就不用再担心其中有哪个老师“造反”了。
03. 公司在不同时期应该采取不同的分配体系以留住不同的人才,利益分配的方式决定了你能不能把一个公司做好、做兴旺。
新东方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一开始给老师固定工资加奖金;后来采取合伙人机制;2000年以后,新东方有了更多长久的合作伙伴,就采取了股份制;而如今采取的是上市公司的利益分配机制。新东方到现在还是人才济济,这意味着,新东方的利益分配机制整体上是合理的。
04. 要成功就得死磕
1993年,俞敏洪通过死磕,跑教育局,拿到了新东方的第一张办学许可证。
员工被竞争对手砍伤,俞敏洪跑到海淀刑警大队蹲点,最后警察给他解决问题。
1995年,俞敏洪就开始与ETS(美国教育考试中心)接触,死磕十几年,终于与和ETS达成战略合作。
05.股权结构的三个要点
第一,利益结构一定要清晰分明,明确每个人到底占多少股份。
第二,利益分配结构一定要是动态的,因为未来发展过程中谁的贡献大现在是不确定的。比如股权分配,三个股东每人拥有30%的股权,但三年以后还是不是每人拥有30%的股权,就不一定了。未来,可以根据每个人岗位的重要性和贡献的多少改变期权,对于由个人的贡献产生的股权差距,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第三,要有清晰的上下级结构。也就是说,最终谁听谁的这样的决策机制是一定要有的,不能出现没有人说了算的局面。
06. 无论人在什么岗位上,在任何困境中,都要让自己保持进步。
俞敏洪上大学时得肺结核住院,虽然苦闷,他依然坚持读了二三百本书,背了接近1万个英文单词,读了几十本英文原著,后来做托福、GRE培训时,可以号称是GRE单词第一人。
为了管理好新东方,俞敏洪从《公司法》到企业管理的内容都学,他还读了德鲁克的书、稻盛和夫的书,又读了大量和上市公司法律法规相关的书,等于自学了半个MBA,通过学习,俞敏洪从原来那个盲目地跟大家一起纠葛在感情中,完全不知道组织结构怎么去搭建、人员怎么去布局的人,变成一个开始懂系统的企业管理的人了。
新东方美国上市前,俞敏洪需要用英语路演,虽然他的英语很好,但是他还是又认真地学了口语,听了很多录音带,看了很多美国影视剧。
俞敏洪总结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人生任何阶段都是有进步空间的,你不努力,就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