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气飘飘的小老头----梅妻鹤子的故事

提到中国古代的梅文化,绝绕不过宋代。而提到宋代的梅文化,又绕不过林逋。

林逋,字君复,后人称和靖先生。北宋诗人,奉化人。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写了一首《山园小梅》,其中“暗香疏影”这两名,堪称咏梅的千古绝句。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样的好诗,成了星星之火,燎了宋代梅文化的原。

《全宋词》和《全宋词补辑》中,咏梅词共1157首,文人们爱梅几乎成了癖。


诗的赏鉴就不多写了,搜索引擎上有无数解读,况且诗和音乐一样,是个很主观的东西,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缕暗香浮动。

讲讲林逋。

出生于奉化的官宦世家,子侄辈也有多人为官。可他是个另类。


他不做官,虽然满肚子学问足够他做个好官。


他才艺卓绝,可是只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玩艺术。

他诗书画都是一流,好到什么地步呢?据说他是大书法家黄庭坚的偶像,黄大师说,看到林逋的字,连病都能医好。

好到这种地步,可是写完就扔,一点点都不珍惜,没人看无所谓,不传世无所谓。

用来换钱改善生活?不存在的。


他不娶妻,不生子,在杭州孤山上搞了间草房就这么一住半辈子。

吃饱了就在西湖划划船看看景,跟高僧啊,著名诗人啊,切磋切磋诗词歌赋。平静而惬意。



真正的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万丈红尘与他简直没什么关系。

上下五千年,林逋堪称隐居界的楷模。

不是不缺钱,很长时间里,他也过得紧巴巴。以至于要靠皇帝上赶着赐口粮。

不是仕途不顺退而求其次,不是沽名钓誉搞形式。

他明明就很牛,达官贵人来找他做朋友,皇帝也对他青眼相加。文化界更是奉他奉成了泰斗。

可一切都无所谓,林逋继续半隐不隐着,坦然地迎来送往,也坦然地享受孤独。


这说明林逋有着强大的内心。真正的淡泊名利,荣辱不惊。

无怪乎他爱梅,他自己也是一株梅,有风姿,有傲骨。

这样的一个人,贫穷的威逼,权钱的利诱,在他面前都无用武之地。

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到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境界。

仙气飘飘的小老头。他在湖上泛舟之时,仙鹤飞来盘旋鸣叫,他对身边的朋友笑笑说,家中来客人了,鹤儿唤我回家。这时候的林逋,在朋友心中,恐怕真的与仙人无异了。


直到看到他另外一首诗。《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孤独怎么会没有,只是常常掩在了琐碎的生活中。习以为常,却蚀骨悲凉。



写过《相思令》的林逋,墓里只留一方端砚,一支玉簪的林逋。梅妻鹤子慰平生的林逋。

四十岁离家,后人再无从考证他的前四十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到底是什么经历,打造出了这么个君心如磐石的隐居者?

好奇的背后,提供了无数可供想象的空间。


去想象也行,不去想象也很美。

逝去的时光和逝去的人,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本无确切答案。

他爱的梅,究竟是梅本身,还是以物托人,不好说。

而他的小小园子里,曾经种植的,是一株梅花的长情,还是满园梅花的温存,更是不得而知。


这种事情,你心里说有,他就或许有。

这梅香沁人,你说是一缕,还是一片,都曾风情清冷,香沾衣角。

情就是情,于后人而言,林逋爱人还是爱梅,他梅妻鹤子的生活到底是孤独还是幸福?又有什么区别。


(图都来自百度,侵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日翻开熊召政先生所写《醉里挑灯看剑》,随手一翻看到其中一篇《孤山踏雨》中讲到苏曼殊时,说苏曼殊葬于杭州西...
    知墨客阅读 601评论 1 4
  • 她用了多少白骨来祭奠自己的青葱岁月,碧血染就一身荣华。 当年谁为她吟了一篇夭桃脓李的诗文,来恭贺她的嫁入皇家。 而...
    眉眼娇怯阅读 221评论 0 0
  • 转载地址:http://blog.csdn.net/itzhengmaolin/article/details/5...
    Hathaway_桉阅读 519评论 0 2
  • 今天和好友有聊起关于未来,渺茫,百感交集。 说起我最近的状态,可以用“极度虚脱”来形容,一方面满载理想的来深看市场...
    soulmatex阅读 185评论 2 3
  • 读《追风筝的人》第一章 : “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
    爱若轻尘阅读 1,430评论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