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伟大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的名著《非暴力沟通》,为大家介绍表达需要之后,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
建议阅读本书的第六、七章节,从第63页至104页。
01
提出具体的请求
举个例子:一位女士对丈夫说:“我请先生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三个星期后,他竟然跟我说已经报名参加高尔夫球比赛。”
那位女士近乎崩溃,可却不知道症结所在。那是因为在谈话中,她只对丈夫说了自己不想要什么,却没有说清楚内心想到的一一希望丈夫能晚上陪陪她。
在我们向别人提出要求时,一定要具体,不能太抽象。如果意思含混不清,别人就不清楚我们具体想要什么。所以,你需要提出自己的具体要求。
另外,如果一个人提出了明确的请求,却没有提及感受和需要,也有可能导致交流困难。
比如说,妈妈对孩子说:“你该去理头发了。”但她却未谈及原因,倒像是一种命令,这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最后极有可能闹得不可开交。
如果妈妈换一种语气说:“你的头发这么长,我们担心这会影响你的视线,特别是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去理发好吗?”这样换一种方式的表达,是否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呢?
很多时候,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容易将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只要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会感到不舒服,就不乐意配合我们的需要。
当然,他们出于好意,但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冒犯了别人。其实,这是一种低情商的表现。通常而言,情商高的人说话让人如沐春风,让彼此都不会感到难堪。
02
明确谈话的目的
有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直接提出请求。比如说,在房间里看电视的孩子叫道:“妈,我口渴了。”在这种情况下,明显是希望妈妈给她拿饮料。
但更为常见的是,我们在说话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表面上,我们是在与人谈话,实际上,更像是自说自话,谈话对象可能就不知道如何回应,甚至会感到局促不安。
作者举例说:有一次,他乘火车去机场,正对面的是一对夫妇。对于赶飞机的人来说,慢速行驶的火车常常让人难以忍受,那位先生突然气冲冲地说:“我从没有见过开得这么慢的火车!”
他太太看起来有点不知所措,什么话也没说。
通常,大多数的人在没有得到期待的反馈时,会将所说的话重复一遍。这位先生也是如此。接着,他就高声喊道:“我从没有见过开得这么慢的火车!”
太太看起来更加局促不安。她转过头去,和他说:“这趟列车行驶的速度是由程序控制的。”她先生更为恼怒,更大声地嚷道:“我从没有见过开得这么慢的火车!”
这时,太太终于失去了耐心,厉声地说:“那你想我怎么样,下去推火车?”
于是,两个人都处于痛苦中!
这位先生想听到什么呢?我相信他想要的是理解。如果他太太意识到这一点,她也许会说:“你希望火车开得快一点,是担心误机吗?”
所以,我们在谈话中要将事情说清楚,一旦没有提及感受和需求,可能就会造成交流困难。然而,只有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我们就能得到越加让人称心的回应。
03
请求与命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争端通常从言语开始,有时候别人会将请求误会成了命令。
那么,请求与命令又如何区分呢?
一般而言,在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如果遭受到批评和指责时,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同样是一种命令。
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有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
再举一例:一位女士在参加非暴力沟通研讨班后不久,到一个医院当了义工。一些护士请她去和一位老太太谈话。护士们告诉她,老太太的病不重,只要吃药就会好转。可是她不听,老想着去死。
“你的意思是你不愿意活下去了?”这位女士问老太太。
老太太很惊讶,表情放松了,她告诉女士从来没有人知道她有多痛苦。女士很乐意与她谈心,两人聊了许久,感受到彼此的情意,手挽手地坐在一起。
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而不是以一种不耐烦的方式进行冷暴力。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能让人感到善意,加深与他人之间的心灵联系。
好好说话,心里有着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同样,这也是一种情商高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