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谎言:为什么普通人靠“躺赚”永远富不了?

上篇文章我们聊了,富人与穷人关于造富模型的区别,用一句再通俗点的话概括,就是:不要总是疯狂去追求“蛋”,得找到那个又大又肥的,源源不断下金蛋的“鸡”,


霸占生产资料才是每个普通人“跃迁”的必修课前天文章《富人的财富密码(一): 工具 和 确定性》,我的文章建议反复观看,世界上99%的困惑都有标准答案,找个拿过结果的人问问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继续


最近几年,大家是不是经常都能听到一句话复利的奇迹


大部分人都高估了自己在1年内可以做到的事,同时低估了自己在10年里可以完成的事——比尔盖茨


先科普一下什么是复利呢?


为什么就连爱因斯坦都愿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复利,又称为利息的利息,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常说的“利滚利”、“驴打滚”或“利叠利” 就是每年的收益还可以叠加进本金,继续产生收益,只要计算利息的节点越密,财富增长越快,而随着年期越长,复利效应也会越来越明显。


复利终值的计算方式为 :F=P( 1+i )^n 其中: F表示终值 P表示本金 i表示利率 n表示计息期数


举个栗子星辰我做了笔投资,起始资金是100万,如果这笔钱可以按10%的收益去复利,那么它的收益会是多少呢?


第一年:100*1.1=110 第二年:110*1.1=121 第三年:121*1.1=133.1 ......


那么第十年呢,第二十年呢,算下来确实挺恐怖的。巴菲特63年的投资生涯中,复利让他取得了86000多倍的回报,他投资收益率一直在20%左右再做复利。


所以,复利在投资的体系思维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


这个世界其实就是各种局,要么当布局者,要么是入局人那么,我为啥又要说他是骗局呢?


非也非也这不是钱的事,而是钱不够的事它才是普通人的骗局!


来,继续说回巴菲特......1962年,巴菲特把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当时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 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 。


划重点,1962年!!720万美金!! 折算到现在的购买力,利息的零头都够花了复利的威力随着时间线,拉的越长,收益越恐怖,越往后、越是指数级的爆发。


所以巴菲特的一生中,99%的财富是在50岁以后赚到的! 但也恰恰、偏偏是他99%的财富是50岁以后才赚到的!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吗?


当然有问题,来,我从两个维度来解读先从哲学的角度 我说过,工具是来提供情绪价值的,但情绪也有价格,世界很精彩、门票不便宜,慢慢变富是心态,但不是我要的结果;


我一直认为挨打要趁早,发财要年少,能在20-40岁这个时间段,把想做的勇敢去做了才是更加珍贵的,比50岁盆满钵满更重要。在有资本的年龄就是要去试错、去经历、去后悔、去感悟;完成比完美任何时候都要更重要。


我们必须习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却没有红绿灯的情况就像我,曾今以为40岁很遥远,却突然发现18岁已是不久之前的事,时光好不经用,转眼已是半生。


扯偏了......然后就是经济的角度普通人的原始积累,就别去信仰复利啦人家用1000万一年能收利100万 。也许这100万,拿60万来覆盖支出,另外40万去再投资,复利跑赢通胀。


你说账上一共就那么二三十万,一年利息两三万,本金能不能守住不动都是个问题,不吃不喝啦。


况且资产的收益兑现是有周期的,这个复利的收益率都是在资产兑现的彼时彼刻,前复权到每年平均下来的,这可跟在自家楼下开个烧烤摊不一样,每天都能见着钱;


资产的持有周期,如果没有做好至少5年以上的心理准备,“市场先生”会好好教你做人。


这里继续还是先埋坑,后面也会单独撰写一篇来聊这个话题:“时间的玫瑰”。


所以,比起迷恋复利,这个阶段你更应该做的是「优先完成原始积累」划重点了,任何普通人,除非你一辈子心甘情愿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只要你想要完成一次阶层的跃迁,在一件极度确定的事情上去用杠杆是任何人都避不开的。


我的第一篇文章里《从 叛逆少年 到 财富自由 :我的逐梦人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里也有提到过 。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这里就要说到一个重要的概念“杠杆”杠杆是一个经济学术语,主要指用较少的资金支配更多的资产,撬动更大的利润。 本质是一个以小博大的行为。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句话就是对杠杆原理的最直观描述。这里插入一个声明:


这个IP起号的初衷是每天分享对财富的思考,然后去成长、去探索真正的财富大智慧,不对任何资产做定性、贴标签,也不对任何行为做引导;


所有的言论均来自于本人的经历、案例,拿过的结果,客观又真诚;不动产、 权益类、保险、债券、各类别基金、ETF啥的后面都会开系列来讲。


可以去看看我前面的文章,我创号的初心。


回到主题,杠杆的威力先把重要的事情说在前面,有些东西,比如股票,绝对不能碰杠杆,绝对、绝对、绝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但是买不动产,偏偏反过来一定要把杠杆比例最大限度用起来,一定、一定、一定!!


同样强调三遍;我会在后面的文章里慢慢给你解释清楚其底层逻辑。


再次强调杠杆是把双刃剑。


用的好了,他可以放大你的收益,大杀四方用错地方了,他也能扩大你的亏损,埋你半截所以,它必须和确定性强强相关,


这就是我上篇文章《富人的财富密码(一): 工具 和 确定性》里提到过的“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会发生的事情。


上篇说了三个对吧马太效应;通货膨胀;行业的天性三六九等。其实还有很多个,但是弱水三千,这三瓢足矣让我聊好久了,哈哈。


那么怎么利用这些“确定性”呢,直接说建议。


如果让我非得给一个想逆袭的普通人指引一个跃迁的顺序,分五步:第一步,一定是先从销售做起,赚提成,以自己为核心,去扩张“信任”网络,积累人脉和专业能力。


第二步,一定离不开“不动产”别听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博主整天YY,给你算账,几十年房贷你要多支付多少利息的谬论,但凡拿过结果的人,这都是小学算术题。


刻舟求剑的故事,我对他们抱以遗憾可能有人会抬杠,难道不应该是创业吗?不要拿少数幸存者偏差来说事,去查查这两年被执行的法人有多少?


去查查目前企业的平均存活寿命,九死一生我都比喻温柔了。


说回重点,为什么是不动产,因为这个行为是一个人这辈子独一无二的,安全系数最高,幅度最大的,国家送钱的机会,来,再次划重点了:让自己背上「优质的资产债」。


注意,这里有三个重要的标签:“优质”+“资产”+ “债”。


什么是“资产”?有一个标准的定性:源源不断把钱送进你口袋的就叫“资产” 。


相反,源源不断把钱从你口袋掏出来的叫“负债”。那为什么还有个“资产债”这个词呢,债其实也分好多类。


消费债,这个就不说了,借钱去旅游,买包,买车,死的最快。


劣质资产债,就是资产的收益跑不赢贷款的利息。


比如你老家的房子 ;比如商铺、公寓、写字楼、旅居地产 ;比如城市的边角料;优质资产债,就是资产的收益可以轻松跑赢借来的利息。举个栗子借200万,一年支付银行6万的利息(有种方式 叫先息后本)。


但是,这200万每年赚了20万的利润。


多出来的14万是不是借鸡生了蛋?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不要忘了还有通货膨胀!


因为通胀是个单向单车道,不可逆,那么钱在不断贬值,欠的债也在不断发毛不值钱,所以背上资产债,实际上赚了两道钱,此消+彼长,这就是我前面文章提到过的,富人利用通胀“洗债”。


什么?万一借来的没有赚到钱怎么办?


你忘了我前面提到过的“确定性”?比如“马太效应”的不可逆,贴着它去做决策真的可以无限接近肯定赚钱。


世界的秩序,有内在指令前面还埋过一个坑没填,下一篇可以填坑了,富人现金流的来源“资产负债表”,把这些问题细细的盘清楚;学习是体系化的,一切慢慢来就好。


第三步、给自己的“资产债”保驾护航 。


配置一部分资金,可以利用一些货币基金、国债逆回购等等小工具因为资产兑现需要周期,踏上取经路固然重要, 但是不能死在半路上第四步、指数基金是个好东西。


如果你跃迁成功了,想躺平了,又不想被通胀稀释购买力,“它”可以做到,永生不死,永远上涨,还具备传承功能。


神奇吧,了不起的ETF第五步,可以尝试去二级市场做一些股权类的投资。


过去几十年,这一类资产的收益是最高的,但高收益带来的是高领悟门槛,我的建议是“守正出奇”,先稳住基本盘,再寻思高收益,当然,这一步也可以直接不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幅的问题,我们把话题延伸到下一篇,富人的密码(三):资产负债表,去接着往透里聊。


最后给读者一个衷心的提示,这个世界上最高效的复利是:读书、健身、写作、好好睡觉、认真吃饭!


下篇见,respect


捷哥的「点金箓」已上线

你的迷茫,都有精准答案

始终抢先他人一步!!

跟着捷哥抄近路!!

私信深度链接,带你穿越下个周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