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笔法解析
唐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是书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褚体楷书楷书代表作;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立于唐永徽四年。此碑最有褚家之法,结字较欧、虞舒展,笔法变化亦多。明 盛时泰《苍润轩碑跋》:《三藏圣教序》,世传二本,余赏评之,以为王书如干狐聚裘,痕迹俱无,褚书如孤蚕吐丝,文章具在。然今藏书之家,右军之刻多有,而中书之搨仅见。简翁此帙,纸墨两精,原溥可以保矣。
褚遂良像
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任谏议大夫,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因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贬为潭州(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卒;天宝六年,配享高宗庙庭。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河南《圣教序记》其书右行,从左玩至右,则字字相迎;从右看至左,则笔笔相背。噫!知此斯可与言书矣。
褚体楷书《雁塔圣教序》,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成为后世书家临摹楷书的必临之作。
为便于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快速入手,讲解笔法供学习。
第一讲:大、唐、三、藏、圣、教、序。
大
1. 大
“大”字作为统领全篇的第一个字,相当精彩。整体粗细变化较大,横划上扬强烈;撇划简洁,收笔向上,增强与捺划的关系;尤其注意,三线切勿交于一点;为保证结构稳定,捺划加粗并压低,整字动态十足且不失平衡。
唐
2. 唐
“唐”字有六个横划,在书写过程中尤其注意起收笔的形态(直切、尖入、顺势藏锋、顺势搭锋)、角度的变化,6个横划在线方向上也清晰的展现了平、仰、俯的关系;两个橫钩注意上面为转折(有转的动作),下者为折;结构上下两部轴线挪位。
三
3. 三
“三”字笔划较少,但并不简单,起笔方圆兼备,为增强笔势连贯,第一笔收笔弧线向上,第二笔弧线入笔承接前者;长横则顺势入笔,行笔过程自然提按波动,不必刻意描形,收笔下压;三笔的收笔角度更是巧妙变化。
藏
4. 藏
“藏”字整体为梯形,体势开张,气象极大。用笔上变化丰富,短笔划轻松灵动、戈钩挺拔,形成节奏上的对比;结构上注意贴近戈钩处紧密,左部留白较为疏朗;上下两部轴线错位,制造险绝之势。
聖(圣)
5. 圣
“圣”字上下动静结合,上部灵活,下部稳健,对比清晰;最为精彩的橫钩,注意用腕,顺势发力,借势侧锋弹起;下部“王”字线条方向变化明显,起笔角度也各有不同,注意观察;竖划落在中轴线上,最后一笔凝重的横划压住整体。
教
6. 教
“教”字开张灵动,姿态潇洒,而且笔划之间承接关系较强。撇划使用上翻的方式,注意灵活提笔;“子”字的提划采用弹跳笔法,使其动态十足;整个左部上下错位,制造险态;“反文”紧贴左部,形成空间咬合关系。
序
7. 序
“序”字神韵十足,仅“广”部的笔划变化就极其丰富,撇划舒展灵动,长横连续提按波动;上下两部形成繁简对比,下部笔划相对简洁,竖钩沉稳扎实,钩处不必提笔,直接向外推出;结构上,上下两部轴线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