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的一生,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并不为过。父王朱棣一向偏爱他的两个弟弟,因为他们更骁勇善战,可他呢,却是个爱好文学的胖子。朱高炽胖到什么程度呢?两个人搀着走都不时跌倒(患足疾,中官翼之,或时失足)。17岁那年,身为嫡长子的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他的两个弟弟却时常觊觎东宫主位,为他制造了许多麻烦,造谣陷害、拒绝出京封侯等戏码轮番上演。可朱高炽大人有大量,非但没怀恨在心,还多次为两个弟弟求情解围,甚至到了痛哭流涕的程度。
朱高炽某次镇守北平时,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建文帝采纳方孝孺的建议,利用父子嫌隙,写信给朱高炽,许封“燕王”、劝他投降,还故意把消息传到朱棣耳朵里。然而,聪明的朱高炽没费什么力气,就巧妙化解了这场信任危机。他将未拆封的密信连同送信使臣一起,连夜送到了父王面前。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下,就连素来对长子缺乏信任的朱棣,也说不出什么来了,只能庆幸自己养了个好儿子吧!
虽然建文帝用如此卑劣的手段对付自己,但是,朱高炽继位后,却一改父亲迫害建文遗臣之策,赦免了建文余党,准许他们回家自谋生路。如此看来,朱高炽确实是个“以德报怨”的大好人。
那么,好人朱高炽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史料记载,他的发病十分突然,病发前日,还当朝召见云南兵士,还是“正常理政”的工作状态。关于这一点一直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说法:
1. 死于丹药
先来看看《明史》中的解释:“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也就是说,朱高炽身边的奸邪小人,将丹药秘方献给他。他本人对此又十分笃信,服用丹药过量,经年累月,重金属中毒,病重而亡。
2. 死于谋害
谋害朱高炽的头号嫌疑不是别人,而是他的亲生儿子,与朱棣十分亲近的朱瞻基。这一说法最主要的证据就是,朱高炽于1425年5月11日骤然病重,命宦官海寿即刻赴南京向太子报信;而朱瞻基是什么时候赶回来的呢——6月3日就到了北京。两京相距千余公里,一来一回只用了24天(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庚戌,即皇帝位)。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朱瞻基实际上并不需要海寿来“报信”,他本人正是这场暴病的始作俑者。
3.死于劳累
朱高炽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他曾以区区万人和一座城池,挡住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如果你问,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无他,惟勤耳!每天凌晨2点起床,半夜10点歇息,平均睡眠时间只有4小时。《明史》有云:“太子监国时期,视朝之暇,手不释卷”,就是说朱高炽监理朝政的闲暇时间,也卷不离手、苦读不怠。
4.死于毒酒
最荒诞离奇的,当属“毒酒说”。不过野史还真敢这么写——明朝人祝允明《野记》就说了:“仁宗郭妃以中宫诞辰,邀过其宫上寿,上亦往,妃进卮于后,后不即饮,上曰:‘尔又为疑乎?’遽取饮之,妃失色,无及矣。俄而,上崩,妃自经死,时适雷。”短短70个字,比小说还精彩。原来,后妃争宠,伤及无辜。郭贵妃假意邀张皇后庆祝生日,借机奉上毒酒一杯。皇后聪明啊,没马上喝,老实人朱高炽却说:“你又起疑心了吗?”拿过酒杯就喝。待郭贵妃大惊喝止,已然来不及。就这样,朱高炽的皇帝只做了9个月就戛然而止。贵妃自知事败,自缢身亡,还正赶上天降惊雷,您说这事儿巧不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