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富强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浪潮下,基层干部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践行者,他们的认识与感受深刻反映出这一战略布局对基层的深远影响。年关将至,在平时下乡督导和各单位考核测评中,深入基层一线,与多位基层干部进行交流,探寻他们在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的所思所悟,以及对当前基层减负、干部工作状态和“四风”问题的看法与建议。
一、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思想与行动的深刻转变
在与基层干部交谈过程中普遍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海原县供水管理中心主任张海春表示:“全面从严治党让我们基层干部的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大幅提升。以前在一些工作执行上可能存在随意性,现在各项工作都有严格的程序和规范,从项目审批到资金使用,每一步都有监督,这不仅保障了工作的公正公平,也让我们干部自身更加廉洁自律。”
这种思想上的转变,直接体现在行动中。在黎明社区督导工作中,副书记田苗提到:“以前社区里组织党员活动,参与度不高,部分党员纪律散漫。但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党组织生活日益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都严格开展,党员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明显增强。现在社区里有什么建设项目,党员们都带头支持,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在群众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基层减负:成效初显,仍需持续发力
对于基层减负工作,基层干部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以前各种报表、检查、会议让我们应接不暇,真正投入到实际工作的时间被大量压缩。”关桥乡冯湾村党支部书记邹蕊说道,“现在通过精简文件、合并会议、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措施,我们有了更多时间走村入户,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部分基层干部也反映,基层减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一方面,部分上级部门在工作布置上仍然存在“一刀切”现象,没有充分考虑基层实际情况,导致一些工作在基层落实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虽然文件数量减少了,但部分文件的内容冗长复杂,缺乏针对性,基层干部在理解和执行上存在困难。
对此,基层干部建议,上级部门在制定政策和布置工作时,应加强与基层的沟通调研,适当延伸征求到个别村两委或者基层干部,充分听取基层意见,确保政策符合基层实际。同时,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应注重精简内容,突出重点,提高文件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干部工作状态:积极向上,动力与压力并存
当前,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总体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全面从严治党带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让基层干部更加明确自身职责,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在郑旗乡,许多干部主动加班加点,投身于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中。许多年轻干部都表示:“现在工作虽然辛苦,但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村里的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生活变好了,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但与此同时,基层干部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除了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还有来自考核问责方面的压力。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一些考核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过于注重形式和痕迹,导致他们在工作中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准备考核材料,而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效果。
为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活力,基层干部建议,应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减少不必要的考核指标,注重工作实绩考核。同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基层干部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时没有后顾之忧。
四、警惕“四风”问题反弹:露头就打,常抓不懈
尽管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在基层仍存在一些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一些违规吃喝问题从“地上”转入“地下”,以“私人聚会”名义进行;一些形式主义问题也换了“马甲”,如通过微信工作群布置大量重复性工作,要求基层干部“秒回”,增加了基层干部的负担。
基层干部们认为,必须对“四风”问题保持高度警惕,露头就打,常抓不懈。一方面,要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作用,让“四风”问题无处遁形。另一方面,要持续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通报等方式,让基层干部时刻牢记纪律红线,自觉抵制“四风”侵蚀。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的战役,基层干部身处其中,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他们的认识、感受、看法和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只有不断倾听基层声音,解决基层实际问题,才能让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生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