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朱雀山,一览众山小,那小的微妙,小的美好,小得错落有致,小得整整齐齐,站在巨人的肩上,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我则瞬间高大,用脚步丈量了朱雀山:
看山是山也不是山,是高大,是坚强,是力量,看水是水也不是水,是低弱,是柔软,是温情,看树是树也不是树,是苍劲,是和平,是希望!
初登朱雀山,带着好奇,带着坚强,带着力量!
远远地,我们看到了朱雀山顶,满眼全是绿色,那特殊颜色的“小阁子”凸显出来,就像偌大的天空坠着的星星,给你去摘它的欲望!
高高的门楼上面题有三个大字“朱雀山”,走过一条平常小路,我们一行九人,看见了一立着的石头上写着“上山入口”,顺着哗哗流淌,清澈见底的小溪,我们踏上了石阶。我心想:这大热的天,这泉水会不会陪我们一直到山顶,如果是有多好!
石阶平缓,走起来并不累,女儿,侄子,正值十五、六岁的年龄,径自跑在前面,他们有他们的狂热,有他们的好胜心。一阵缓坡过后靠左侧是带有凉亭的平台,有长条椅,这是游客歇息的第一站,并不累的我们没在此处停留,一心奔着山顶。
渐渐地坡度有些陡,我也有了冒汗、心跳的感觉,刚泛起的胆怯心里自然得被我压回去,寺庙的禅乐声伴着我们和下山的人们相错走在上、下的台阶上,遇窄处,彼此点头、微笑、让路。
沿途风光,拍照留念是必须的,哪怕是气喘吁吁,我们也会不惜代价地找好角度留下最美瞬间!
远处,山峰起伏跌宕,绿树与白云相接,白云拖着蓝天在天边缓慢游走,被罩上“仙气”的雾山里面是不是住着神仙,是他们吹着这云在走动,主宰了天边的景色?再近些便是绿的海洋,绿的世界,与其说是山还不如说是树,被绿树环抱的住房,显得那么矮小,但依然挺拔屹立在山间,传奇着美丽的故事,赋予这山的灵气,也许那里的人知道的更多,只是我们不便去打扰!
不时遇见下山的人们“你们咋从这儿上来了,这是下山路,风景都在上山路那边!”好心人的提醒让我们恍然大悟,怪不得我们看见这么多下山的人啊,原来是我们错把下山路当成了上山路。我们面面相觑,最后决定走到山顶,再从真正的上山路下去,也不会丢失风景。
有了想法,我们继续顺着台阶往上走,此时的我们已汗流浃背,这时候我们发现水带少了,看见别人的黄瓜、柿子都垂涎欲滴,你看我,我看看你,相觑一笑接着爬山,虽然一路上有绿树为我们遮荫蔽日,但我们都是付出了体力。
山路越来约陡,我们机械地迈着脚步偷偷向上望一眼看不见尽头的石阶,马上收回目光,没看见供歇息的凉亭,这才是最累的,没有退路,只能向前。这时六十多岁的二婶已经累了,只能靠边歇一会儿,而二叔依旧精神抖擞走在前面,一个劲给我们加油,别抬头就是走,这是登山的好办法,偶见一妹子拎着鞋光着脚下来了,一看是坡跟凉鞋,相比之下我们的鞋还是占了优势。
不知不觉中,我们又到一平台处,乐坏了,坐长条椅上,歇息一会儿,望一望山下郁郁葱葱的绿树,平稳一下气息,放松一下心情!此处一巨石,上面红字“圆梦”,我们不禁拍照留念,瞬间脑海里升起一个愿望,希望这“愿望”在内心成长:
每年都登一座山,看高山,看苍绿,看蓝天,既观赏了自然风景,又锻炼了自己的意志,让自己投入这大自然的怀抱有多好!
年轻的我们充满活力,一定要奔向那最高峰,休息一会儿,浑身轻松了很多,我们起身继续,登上一段石阶后,又是一平台,这里的人很多,大多数人都在补充能量,吃着自己带的零食,准备一鼓作气登上山顶,也互相鼓励着“这上去就是顶峰了,说啥也得上去!”
看见了目标就在眼前,浑身都是力量,老公由于晕高,看见那几乎直立的铁质台阶就放弃上去了,还有二婶也因体力不支决定和老公在山下等我们。
我们登上了与山壁只有三十度角的阶梯,手扶铁栏,只看脚下,只想顶峰,稳稳地迈着每一步,经过几道盘环,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饱眼了山下的美。
长长的松花江流域由于昔日大雨深黄地展现在眼前,此刻也只是一条溪流,我禁不住放开嗓子“哎……”听不见回音,也许是过于空旷,但我得告诉自己,我到达了顶峰,往侧面走,有大约四、五米长的玻璃栈道,这就不是谁都有胆量过去拍照的地方了,我虽有些害怕,还是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站在顶峰的女儿满头大汗,脸色通红,头发都被汗水打湿了,甚至给我拍照都不能完全进入状态,幸亏同行的朋友意志坚定,稳操胜券地拍好了每一张景点。
站在最高处,拍下了一组巨石,上刻一繁体“梦”字,此石由数十块石头罗制而成,除连接处外,表面光滑,只能是佩服工匠们的鬼斧神工,用我们的思维真的解释不了当年的造诣。
接着就到了我们预备的环节,从上山路下山,这路口一个人接一个人的上来“你们要在这下去吗?”“是啊!由于路线不熟,我们是从下山路上来的,没看见这边风景,我们想在这边下去”“这是上山路,想下去有些困难”
我们犹豫了,这路太窄,如果和对面过来的人相遇恐怕就不好办了,再说还带着三个孩子,怎么办?我们决定从原路返回,重登朱雀山,说实话,都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也许是本能吧!
这下山相对就比较容易了,并没有体会到“上山容易下山难”只是腿的酸痛袭击着我。原计划走到山下再上来的,没想到同伴在一平台处休息的时候,遇一大姐,说不用走到山下,风景基本都在山的上部分,听了真是松了口气,按计划又少走了一部分路,又不会错过景点,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时的女儿和侄子说啥也不上去了,这段爬山路只剩下我们连老带少的五个人。
走上了正规的爬山路,真正属于两山夹一沟那种类型,但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危险,边上都有围栏、扶手,原本光滑的石头上都已是台阶状,这是标准的石头路,取景也以石头的表像为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神猪石”
“神猪石”是朱雀山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此石头形象似猪,体态雄健,头朝主峰,雄踞于岗梁之上,有奔腾之势,传说此石曾是巨猪,是东海八仙云游朱雀山将其石化于此,后来“净坛使者”猪八戒来朱雀山时称此石为“神猪石”一直延用至今。
此石蕴含吉祥之意,起初望时并没有看出猪形,当真正把它置于手机镜头时,在我眼里它才换化为“神猪石”
小憩片刻拍照留念,我们继续攀石而上,先后经历了“企鹅石”、“一线天”、“首屈一指”等自然景观。
我相对有感觉的还是“鼎力相助”,此处石面比较光滑,山路虽宽,但却属攀爬地段,石阶间的距离较高,如不是两手着陆或是上有人搭手拉你一把,真的很难上去。相互鼓励帮助下,我们爬上了这段最难的路,爬的过程中,同行人为我们四人拍照留念,记下这一辉煌的时刻。
越过此处便没有了太难走的路,这石头路相比台阶式的山路要有感觉,我们是在爬山而不是走楼梯,有沟,有凸,有困难,反而更能激发我们的力量!而且似乎还能缓冲体力,走过才知道,真的没那么难!
终于又到了平台处,有四个人坐着吃零食,言谈中特别佩服我们的毅力和体力“能登两次山的恐怕也只有你们吧!下山的时候腿可能要受不了”寒暄一阵后,我们就要奔山头的凉亭进发了,离目标近了,心力就不累了,我们终于到达了凉亭——就是我们一开始看见的“小阁子”。
我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没给自己留下遗憾,走完了朱雀山。
沿途中,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有五、六岁的孩子,这些人应该是这山中最美的风景,老人能有勇气登上朱雀山,小孩儿在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了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