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思考
在麻省理工学院,我遇到一次挫折。虽然解题的答案数据是对的,但是却没有能通过考试,这其实是日本和美国的教学理念的差别。在日本的学习培养中,走的模式是从抽象到抽象的过程,而在美国学院里,需要的是学生对问题论证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却要有符合逻辑的明确的说明。强调的是思考的过程训练。我于是进行了各种实验,从而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终于获得博士学位。
我博士毕业之后,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变化。在毕业去了日立制作所之后,本有心进行核能开发的动燃研究,但是由于公司放弃了自主研发,我也就选择离开,进入核能研究领域。后来由于核能研究收到的民众阻力较大,我因为机缘巧合,又进入了麦肯锡公司。善于思维的人也是善于变化,而不墨守成规的。
在麦肯锡,我遇到了搭档安格斯卡宁厄姆先生,他们的思维方式达到了一种契合。他强调逻辑构成和重点分析,喜欢问为什么,力求寻求有力的论证,而我曾经是工程师,我的思考也非常讲求逻辑结构。虽然我是作为外行人进入麦肯锡公司,因为经营和科学研究都是在运用罗辑思维的思考方式。
在麦肯锡公司,我主要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为了增加工作的效率,我聘请了许多人。由我提出假设,再请这些人员手机可以印证假设的资料,然后按我的指示分析。我成为团队的指挥,为他们安排求证的程序。
我在工作中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就是手册的制作,当遇到同一类型的工作时,就可以把这些套装手册交给公司的其他工作人员,这样的套装手册,极大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也成了麦肯锡的珍贵资产。
在进入公司的时候,我就有了随手记笔记的习惯,几年之后,这些笔记本的备忘录成为材料编辑成书。而我设计的“销售管路模块”“产品市场模块”等手册也获得好评。这些书的出版,也为公司增加了信誉,案子要求也越来越多,我也具有了向总裁级人员提出建议的权利。
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是搜集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假设,再为印证假设进行访问和实验。大多数人会在提出假设的阶段就认为获得了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印证假设的过程。
我的思维训练方法是每天利用上下班的时间给自己出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例如看到一则广告,就会给自己一个题目,如何协助这家广告公司来提高业绩。这样经常的训练之下,碰到真正的问题时,就能在很快的时间里给出答案。
在训练思维的时候,我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训练自己比自己高两级的领导会怎么样处理问题,遇到一个问题,就想他会怎么办?这样就会以更广的视角来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