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拉开差距的,目前基于我的思考,在不同的阶段,存在以下主要主要的层次。
一、定位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能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是产品最基础能力。但我通过对接触的产品同事及带领的产品伙伴的了解,在产品工作中能很精准并快速定位问题的人,还是很少滴。这其中也包括很多层次的原因,等下我会细细聊一下。
首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范围包括团队协作、与他人沟通、产品系统设计,用户等一系列在产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是指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比如:我们把实际结果叫B',预期结果叫B,那么问题 = B-B'。因此要定位问题,首先要明确预期结果B是怎样的,也需要了解实际结果B'是怎样的。那么要充分了解B、B'的前置条件必须完成以下几件事情:
首先充分收集B的信息,必须确定的。比如老板对我们说,这个月销售额下降很厉害啊,你得清楚这个月销售额是多少,那就得拉数据出来,然后清理数据,得出B具体数值;
再比如:老板告诉你,你这个月状态不好啊,那也需要确认,状态不好,是指什么?是情绪不对,还是工作重点没把握到位等,这里面的实际结果B要充分定位到;
其次,要确认提出问题者的预期结果B'是怎样的?
还是拿上面2个例子:这个月销售额下降很厉害,是相对于什么时候下降很厉害?上个月,还是去年同时期,还是相对同行?那提出问题的人告诉你,是相对于上个月的销售额,那么上个月销售额B'又是多少?
再比如:老板说你这个月状态不对,那么老板的预期状态应该B‘又是怎样的?
上面2步,是为更加精准定位问题打下基础的。但很多时候,连这个2个基础信息都没搞清楚,就开始寻求解决方案。这是有点浪费时间的。
那么我们预期结果是B,但实际结果却变为B',这中间的差异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即由B->B',过程是怎样的呢?
我们可以再拆解为【B+注入的方法+变量 --> B'】,那这里面其实存在:注入的方法、变量以及B'。
注入的方法:是指针对这件事,我们使用的方法、手段;
变量:是指我们在执行这个方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变量。
B':是我们最开始定义的预期结果。有时也需回顾B'是否合理,如果一开始预期结果就错了,那不管怎么做,都会出现问题的。
还是举一开始的例子:老板觉得这个月的销售额下滑很厉害。经过我们前面2个基础的信息了解,发现老板说想将这个月的销售额对比上个月的销售额,而这个月销售额是60万,上个月的销售额是120万,而问题的差异就是120万 - 60万,也即老板所谓的下滑数值。
第一步分析120万是否应该作为这个月的预期结果?
一经深入才发现,上个月刚好是双11活动,折扣以及全民双11的力度,按照常理都应该是日常销售额的1-1.5倍左右。按照这个来说,那么这个月的差距估计也就在120/1.5 -60万 =20万,也就是说,这个月相比于正常的月份,也就是20万的销售额差距。因此预期结果定为80万,是合理的。实际差距也应该由60万更新为20万。
第二步:验证注入的方法(即执行策略)是否存在变化?
这个月我们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60万的?一问店长,才发现这个月日常的运营活动,和以往一样都做了,但有一个商品属于缓慢增长,投放的量放低了,导致付费成交降低了3成;
有些人看到这里,估计说,我是不是增加投放量,销售额就会加回来,但其实也不一定的;
第二步执行方法是不是也和日常差不多,但结果还是产生了这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要再深入。
第三步:是否存在变量?
我们经过第一步,第二步的分析,发现还不足以影响结果差异20万。因此继续分析。发现虽然我们运用策略和日常差不多,但是存在2个变量
用户在双11购买力透支,导致本月的消费力还没缓过来,因此一个明显的指数,就是本月的转化率有降低;
其中一款供货量不足,为了拿到更多的货,采购成本提升了5%左右;由此导致整体利润有所下降;
你看到没,这2个变量,是我们运用同样的运营策略,但在不同的时间发生的。他对结果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的。
那么经过这几步,其实我们就可以很清楚,我们这次销售额下降20万的原因,对应的也能找到解决方案了。
第四步:检查B'是否合理?
其实经过以上3个步骤,我们也清楚,本月的预期结果不应该定在日常的数值一样,而是稍微会低一些。因为目标一旦定高,再怎么努力都是有问题的。
好了,以上这套定位与分析问题的底层逻辑,掌握与否直接拉开产品经理的第一层次。很多产品经理,甚至需要2-3年才能达到。
对机会的敏感度
我把产品经理“对机会的敏感度“定义为第二层次,是因为我觉得,有时机会决定产品经理接触的盘子大不大,是否能借势发展自己。
有人掌握机会了,与同行的产品经理默默就拉开了差距;也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对机会的敏感度,包括对行业、公司的判断以及对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个基本的认识。大道底层是相通的;
当然要提高对机会的敏感度,日常就应该有意识培养这方面的信息获取,包括权威信息获取渠道,行业里前沿的信息专业人士等
三、好奇心与洞察力
我把产品经理的“好奇心与洞察力”定位为产品经理的第三层次,为什么要把这个层次定义为最高的一个层次,是因为我觉得前面2个能力,大体通过刻意练习,是可以提高一些的。但是好奇心及洞察力,有点类似系统的操作系统,最底层的能力。是不需要刻意维持就能获得的一种能力,而这个底层能力,也是坚持做事情,将事情做到极致的原动力。
儿童到少年,大家因好奇心带来的不同不会太大。但我发现到了青年,中年甚至老年,就会有非常大的不同,做同样一件事,有好奇心,洞察力的人,就会发光。因为你从他身上能看到,他在做这件事的热情,会带来很多惊喜。但如果不具备好奇心的人,可能真的只是在完成这件事而已。
同时还因为在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会面临很多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社会问题,生活压力,感情不顺,身体精力,磨灭了大部分的好奇心,认为事情就是这样的,没啥好探究。由此,具备好奇心的人会更加珍贵。这也是你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同事,具备好奇心的人会越来越少,但具备好奇心的人大体也会混的好些。
而产品经理是一个需要具备高度研究精神的岗位,包括研究行业,研究公司业务模式,研究公司运转状态,研究用户,研究每个功能点如何做到最简化?如果没有好奇心,洞察力,是无法做到这种状态的,且上面2个层次,均需要这个层次作为底层能力支持。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
end
我是枯藤老叔 。3年创业,4年产品经理;
日常通过互联网平台叨叨自己对产品,对创业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