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字正在毁了你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概括来说,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表达,那就是“知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知道”其实是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虽然,口语中,知道也作了解,认识的解释,但是,当“我知道”这三个字成为你的口头禅,请你留意,它正悄悄的腐蚀你的求知欲,搅乱你的判断,让骄傲自大、自我膨胀占据你的内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知道”,其实是一种敷衍

小时候,大人们总是让小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一切小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在大人眼里都是一种障碍。听多了,小孩子就总是说“我知道”。那时候的“我知道”其实是一种敷衍,潜台词就是:“不想跟你多说”,然后自然而然的把所有相关信息屏蔽掉。

长大了,我们知道单纯的屏蔽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于是,每当遇到关心你的人啰嗦的像个唐僧样,我们便会敷衍的说,“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每当遇到尴尬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也会敷衍的说,“我知道,就那么回事”。

当敷衍成为一种习惯,敷衍别人的同时,也慢慢的磨掉了他人对自己的信任。

“我知道”,其实是一种盲目自大

“把那个文件复印了留底”,上级冷冰冰的交代道。

“我知道”,职场油条回答道,其实内心戏是“谁不知道,这个小事还算个事吗?动动嘴的事谁不会啊?”

职场上,有一种人总是把上级的话当成放屁,他们总觉得,屁大点的事总是小题大做。可要是上级没提,这个屁大的事掀起的风波总会变成擦屁股的事。

别人说出来,便是“我知道”。别人不说,知道也不做。好像自己什么都知道,只是不想去做而已。这种人在职场上总是自以为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临到关键时刻,却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做。到了需承担责任时,有的人甚至推卸责任,一走了之。

盲目自大,表面上看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其实,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没有谦虚善学,人生的风景将止于当下。

“我知道”,其实是一种胆怯

课堂上,老师问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然而回答的同学却被老师嘲讽道,这么简单都不知道。面对这样的课堂,你还有勇气说不知道吗?最安全的做法便是我知道,然后沉默下去。

有时,大家侃侃而谈,从古今中外到天文地理,似乎每一个都是“世界通”,即便他们的谈资有些信口开河,但个个都自信爆棚,你敢说不知道吗?于是,你可以说“我知道,历史总是如此相似”。

你之所以说“我知道”,只是掩饰自己的无知胆怯,只是不够自信,不敢挑战他人的权威。你之所以说“我知道”,只是不敢做真实的自己。

“我知道”正毁了你对自我的认知

当你常常在不自觉的说“我知道”,也许是敷衍,也许是自大,也许是胆怯。

我知道,也许是你不够勇敢,也许是你不够坦诚,也许是你不够自知。但是,如果你想变得更好,请你再勇敢一点,坦诚一点。每一天,每一年都能回头看看,自己是否因为一些连自己都未意识到的习惯,止步不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