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妈妈之后才发现,婴儿般的睡眠只是听上去很美。都说月子里的宝宝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吃吃睡睡,我们家的高需求宝宝从月子里就是落地醒,甚至清醒时都不肯躺着,睡眠这件事从月子里开始就困扰着我,依然记得那些日子半夜起来边吸奶边看公号文章,又买了好多书来学习。
月子里是抱睡,用睡袋加安抚奶嘴调整过来,到了三个月左右一觉能睡五六个小时;后来夜里吃奶吃的睡着一会醒来又要吃,于是亲喂改为泵出瓶喂,避免了奶睡的习惯;后来到了翻身期,经常睡着睡着翻过来翻不回去气哭,戒睡袋的时候出现睡眠倒退,不同的月龄,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也许刚调整好,可能就会出现新问题,我家宝宝一个坑一个坑的往进掉,我就一边研究一边一个坑一个坑的往出捞,育儿先育己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转眼间就到了9月龄,宝宝又一次出现睡眠倒退,白天小睡短但抱睡可以睡两三个小时,晚上常常会睡着睡着大哭,或睡着睡着爬起来玩。晚上睡不好常常白天也会比较烦躁,而我也明显感到精力不够用。为什么下定决心改善宝宝睡眠?一是因为这个时期是宝宝身体和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睡眠不好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发育;二是因为宝宝的睡眠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我的精力和状态。改善睡眠不仅能让宝宝健康成长,也能让我有更多的精力和更好的状态去陪伴他,同时照顾好自己,腾出时间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
然而,改善睡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月龄的增大,辅食的添加,宝宝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影响睡眠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很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于是,我一边读书,一边摸索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帮助宝宝改善睡眠的流程大致分为四阶段:
准备阶段-观察记录-排查原因-改善实践
一.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两个方面:睡眠知识的储备以及心理建设。
1.睡眠知识储备
主要通过书与公众号获取相关的睡眠知识。
推荐的书:婴幼儿睡眠全书,婴幼儿睡眠圣经,从零岁到一岁,实用程序育儿法
推荐的公众号:小土大橙子,说说咱家娃
通过这些渠道,一方面了解了一些睡眠知识:生活规律对睡眠的影响,如何去建立生活规律,婴儿睡眠的特点,影响睡眠的原因,改善的措施;另一方面有一些妈妈的实际操作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
2.心理建设
a.情绪
首先,用平和接纳的态度面对宝宝的哭声。睡眠改善的过程中,因为涉及到习惯的改变,所以宝宝必然会用哭声表达不满与无助。宝宝的哭声会激起我们的不适感,让我们被无能感和挫败感包围。我们要明白,父母不是万能的,我们不把消灭眼泪作为目标,更不被内疚的情绪压倒,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陪伴疏导孩子的情绪,而不是用成年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压抑情绪。
事实上,婴儿越困越兴奋,困在身体内积攒了一种迫人清醒的力量,积攒到一定程度需要释放,哭是一种释放方式。困的时候宝宝脾气大,被激惹后容易引起哭泣。可以减少困倦或帮助宝宝分散注意力。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开始出现分离焦虑,开始怕黑,想玩,抗拒睡觉,哭是害怕和抗议的表达。给予宝宝情绪疏导,醒时多亲近,睡时适当抽离。
想要安抚宝宝,必须首先安抚自己。当感到情绪失控时:停下来,深呼吸,控制住手和口,跟宝宝打个招呼:妈妈情绪不好,冷静一下,马上就回来。等平静时,尽快回到他身边,向他解释,问题不可怕,只要妥善解决,很快就会雨过天晴。尝试接受他们和我们想象和期望的不一样。把握自身的情绪状态,试着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把能感觉到的焦虑或气愤统统消除。
b.决心
我们必须明白,如果想解决某个问题,那么必须有决心,有毅力,坚持到底。制定一个方案并坚持执行,不要回到老路上去,不要总是尝试不同的方法。睡眠改善的方法有很多:抱起放下法,哭声免疫法,法伯法,嘘拍陪伴法……这点和减肥很相似,重要的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下去才能实现目标,因为改善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付出努力,也需要耐心等待,如果不停的改变方法,不仅会让自己陷入焦虑,也会使宝宝因为频繁的变化感到缺乏安全感。
二.观察记录
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小睡记录和夜间睡眠记录来发现宝宝的生物钟节律,统计宝宝的睡眠用量,总结宝宝的睡眠问题。
小睡记录:起床时间,准备哄睡时间,睡着时间,睡醒间隔,醒来时间,接觉状况,总长,入睡方式与难度,进食时间……
夜间睡眠记录.:睡前进食时间与进食量,开始哄睡时间,入睡方式及睡前互动,白天特殊情况和情绪状态,睡着时间,醒来时间,醒来状态,再次入睡方式,再次入睡时间……最长单次连续睡眠,夜醒次数,整晚睡眠总长,整晚睡眠净长
睡眠状况纵览:小睡总长,夜觉总长,睡眠总量,宝宝状态,妈妈状态。
通过对宝宝睡眠的观察记录,我发现宝宝的睡眠问题主要是:小睡时间短,晚上睡觉容易哭醒,半夜会爬坐起来玩,早晨醒的比较早。
三.排查原因
通过阅读各类婴儿睡眠书及文章,我总结出了睡眠问题的排查清单:
1.环境因素:
a.声光刺激:喇叭声,呼噜声,灯光
b.床品不舒服:选择全棉床品
c.穿的过多过少:室温20度比较舒服,脖后温热即可
d.衣物不舒服:衣服大小,是否有线头标签
e.换地方:搬家、旅行、换床
f.睡眠环境:入睡和睡眠过程不在同一地点,如抱睡在怀中睡着,宝宝醒来发现躺在床上。
2.身体因素:
a.太饿太饱:奶量是否充足,有无厌奶情况,辅食是否吃多,断奶或换奶粉
b.疾病:胃食管返流,中耳炎,发烧,过敏,湿疹,腹痛,腹胀,腹泻
e.营养:进食状况如何,可能缺钙铁锌
f.成长阶段:猛涨期,大运动发展,大脑发育跳跃期,长牙期
g. 特殊情况:打疫苗
3.心理因素:
妈妈上班,换护理人,分离焦虑,恐惧睡眠
4.作息因素:
a.不困:根据时间表安排睡眠,推迟入睡时间,观察孩子是否遇到兴奋的事并帮他平复情绪。
b.运动量不够:增加户外活动和孩子的自主活动
c.睡前过度刺激:增加睡眠准备时间,平复情绪
d.过度疲劳:醒太久
e.缺觉:缺觉的孩子可能过度兴奋,易激惹
f.作息不规律:睡眠起床时间无规律,白天安排太随意
g.入睡习惯:抱睡,奶睡
通过这个睡眠问题清单,结合宝宝的实际情况进行排查,我认为宝宝睡眠问题可能的原因有:
环境因素:声光刺激,床品不舒服,衣着过多
身体因素:进食过多不消化,换奶粉,腹胀,缺钙,处在长牙期、大运动发展期和大脑发育跳跃期,并觉期
心理因素:分离焦虑,上班或偶尔外出由双方父母代班
作息因素:白天睡太多,运动量不够,长辈照顾时不主动哄睡一直玩到累崩溃睡着,睡眠缺乏规律,且会抱睡导致睡眠习惯不一致,睡前太兴奋
四.改善实践
在实践方面,总结了一些通用的方法技巧与流程,也有一些针对阶段性特殊因素的对策。
1.建立规律的作息
一般的程序是:吃-玩-睡,尽量避免吃与睡相连的睡眠联想,减少吃着睡着的情况。睡与醒的间隔随着月龄的增加也不断拉长,以我家宝宝的月龄来说,醒睡间隔大约是:7到9个月平均2到3个小时,10个月到1岁平均2.5到4个小时。因此在安排外出或者活动时需要考虑宝宝的作息,尽量不去打破宝宝的作息规律,因为规律的作息会让宝宝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可预见性,从而增加他们的安全感。
这里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维护作息规律方面全家人要达成一致,尤其涉及到隔代养育,宝爸宝妈一定要和家中长辈进行沟通,共同维护宝宝的作息规律。拿我们家来说,长辈们喜欢抱睡摇晃,他们认为宝宝玩累了就会睡,不会刻意哄睡,宝宝一哭闹就会逗玩,常常错过宝宝的睡眠时间,或者把宝宝耗到累的秒睡,不是睡二十分钟就哭醒就是一睡睡两三个小时,从而影响晚上的睡眠。当然,沟通的时候一定注意方式方法,首先要向他们表示感激,毕竟他们帮我们分担了养育责任。其次,用诚恳的态度与他们沟通,通过举例子或者和他们分享一些书中或公告中比较权威的观点。再次,最好宝爸宝妈分别于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2.把握入睡时机
a.捕捉睡眠信号
揉眼睛,眼睛没神,用力咬东西,晃头,手乱舞,尖叫,发脾气。我家宝宝最明显的睡眠信号是揉眼睛,用力啃咬东西,摇头和发脾气,每当他出现以上信号,我都会看一下表,对照睡醒间隔,一般都是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了。
b.注意醒睡间隔
随着月龄增加,醒睡间隔不断拉长,我家宝宝从之前的2小时一睡到现在一般3到4个小时一睡。当然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能小睡时间短,间隔就短,小睡时间长,间隔就长。我家宝宝如果起床早或小睡短时,一天可能要睡三觉,而小睡长的话,一天可能睡两觉就够了。如果下午起来的早,我就会早点哄睡,而下午觉比较晚时,就晚一点哄睡。
c.抓住易睡窗口
宝宝一旦出现睡眠信号,及时安排睡眠环境,并对哄睡有所坚持,不能因为宝宝哭闹就马上放弃哄睡,来回反复也会令本来困倦的宝宝无所适从,哭闹的更加厉害。
适时重启,不要硬扛。哄睡超过20到30分钟没有成功的话,暂时中止哄睡,再过十几分钟半个小时,也许又会出现新的sleep window,
d.维护生物钟的稳定
出门遛弯,玩耍,逛街等活动都应该让步于睡眠。这点很明显也很重要,一般带宝宝出门他都会很兴奋,好奇的东张西望,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也没有要睡觉的意思,刻意哄睡他就会用哭和打挺来抗议,回家路上一上车就坐着秒睡。当然,这点也需要经过把握,我是指大部分时间我们需要给宝宝一个规律的作息,偶尔的作息改变也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宝宝也需要适应变化,适应环境,过度保护对宝宝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3.建立睡眠仪式
白天小睡:发现睡眠信号-抱到卧室-拉窗帘-放催眠曲-保持躺着的状态-盖被子-给安抚奶嘴
夜间入睡:洗澡-抱到卧室-关灯打开小夜灯-换尿片-穿睡袋讲晚安故事-放催眠曲-喝奶-保持躺着的状态-抚触按摩-盖被子-爱抚说话-给安抚奶嘴
在睡眠仪式的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点,下面敲黑板划重点:
a.催眠曲: 挑选几首选择宝宝喜欢的舒缓的乐曲,每天重复,不要频繁更换,渐渐形成条件反射,宝宝一听就知道要睡觉了。声音不要太高,随着宝宝开始入睡,慢慢调低声音,若有若无直到关掉。
b.抚触按摩:按摩胸腹部,按摩腰背部,按摩四肢,摸摸头。告诉宝宝:妈妈爱你,安心好好睡觉,一觉能睡到大天亮。睡前让宝宝直接感受到爱与被关注,带着愉快的心情入睡。
c.百分百专注陪伴:大脑在似睡非睡时有一定程度的预警机制。让宝宝感受到纯粹的关注和爱,可以帮他们减少焦虑更快入睡。哄睡时不看手机,不想心事,关注点完全放在宝宝身上。孩子睡了不要马上离开,陪伴至少十分钟。
d.提前预告:当入睡方式或环境有变化时,要提前告诉宝宝,耐心的给他们解释,较少她们的恐惧感。
e.允许宝宝哭一会:允许宝宝通过哭来释放一定的能量,并对宝宝表达情绪上的认同。
4.入睡及睡眠过程中的问题处理
一些比较容易实现的操作不多赘述:如调整睡袋厚度,换上温暖舒适的摇粒绒床品,把胶囊状的钙换成液体钙镁锌……
a.爬坐:通过玩藏猫猫的游戏,按摩小手或腿部或轻轻抓住小脚限制活动,使宝宝维持躺着的状态;善用重置,帮宝宝重新躺好,甚至重新开始哄睡。抱起时告诉孩子:妈妈帮你重新躺好。如果抱起打挺,则换抱姿,在地上走两步,还是没用的话,则放下宝宝用言语安慰陪伴;白天多加练习,让宝宝知道趴下坐起如何躺好。
b.分离焦虑:用温柔有耐心的语调告诉宝宝,没事的,妈妈没走远,妈妈还会回来的,来去都提前告知宝宝,不突然袭击,不偷偷溜走。和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让宝宝知道只是暂时看不见妈妈了,妈妈还会出现的。职场妈妈在下班回家后,一定要利用好睡前时间,充分高质量的陪伴宝宝和与宝宝互动。
c.腹部不适:俗话说:胃不和则寝不安。我发现宝宝在哭的时候总伴随着放屁,所以腹部不适是他醒来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白天喂养时更注意规律,辅食尽量安排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少吃不消化的食物,另一方面减少睡前的奶量,由230毫升减到180毫升。此外,在宝宝清醒时,睡前以及夜醒后帮他做腹部按摩缓解腹部不适。
d.出牙不适:在宝宝醒时为他准备冰镇的牙胶或磨牙棒,为他按摩牙床,缓解出牙不适。
在这里,想特别提一个以静制动的策略:
在宝宝夜间哭或翻身时,不马上作出反应,而是先观察几分钟,可能宝宝并没有真正的醒,只是做梦了,这时候即时的回应可能会把宝宝吵醒,同时也可能会使宝宝过分依赖外力帮助,影响宝宝自主睡眠能力的发展。
在宝宝夜间爬坐起来玩时,可以选择不去回应,继续装睡,让他知道晚上要睡觉,不是玩耍的时间,过多的回应会让宝宝养成半夜起来玩的习惯,然后出现定点夜醒的状况。我家宝宝在出现这种情况时,我曾经尝试去哄睡,以失败告终,我索性在保证他安全的情况下选择装睡,让他自己在床上翻滚,通常用不了多久,他就会爬着爬着睡着。
在我的努力下,宝宝的睡眠又一次得到很大的改善,七点多入睡,中间哼一哼,拍拍哄哄,又可以一觉睡到五六点钟了。我知道,这场改善睡眠的战役并没有结束,在不久的将来,我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和问题,但是我知道,这些状况和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想把安睡送给宝宝做礼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过程中妈妈通过不懈努力与无尽耐心所传递的爱,相信他一定感受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