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的长河缓缓流动,当我目光飘向碗里的半碗剩饭时,一股怒火涌上心头,岁月也在冗长的思绪中开始倒流。往昔皆成过眼云烟,刻骨铭心的艰苦岁月开始映入脑海。
60年代,是我难以忘怀的年代。那些日子啊,饥饿遍布了我的生命。贫穷与饥饿已然在那时成为我的一种生活常态。
粮食收成不好,播撒汗水辛苦耕种的那一点点粮食根本无法满足生活需求。我们一家在收割完粮食的地里,会仔细寻找掉落的麦粒。麦粒不多,但在那种艰难的境况下,一点点也至关重要。我们饥渴地寻找粮食,地里能吃的东西吃完了。实在饿的话会挖草根、吃树皮勉强。我甚至听说隔壁村有人以观音土为食,让自己有些饱腹感。但观音土只能有饱腹感,无法让人获得食物中的营养,还无法消化,那人因为观音土“撑死了,我和同村的孩子都很害怕那观音土。
由饥饿引发的一系列疾病也开始泛滥,我目睹自己玩伴脸色变得蜡黄,声音渐渐无力,身体渐渐冰凉,而无力改变,他的母亲只能用泪水和哭喊宣泄失子的悲痛……好像许多人都会面临着疾病的难题,许多的人会死在了疾病中,许多的生命都会十分脆弱。

当安居与饱腹成为我极其奢侈的一种夙愿;当我们的脸上时常挂着痛苦的眼泪时;当生离死别一次次捻碎人向上攀升的希望时,人的意志之中就只剩下活着这一目标,那麻木已是必然的选择。
对于挨过饿的人来说,饥饿不是轻飘飘两个字可以概括描述的,它是承载着无数痛苦的阴影,它是刻在内心深处无法忘怀的悲痛,它是老一辈不愿再回去的一段时光。
当我看到年轻的子孙辈剩在碗底的饭时,我想到的是过去那些逝去的人。过去那些人,也许多一点点粮食,就不会走向死亡。
对于饥饿的恐惧和食物的珍惜是同时成为我后天的本能的。我知道,一切都过去了,好的时代早已开启,可是我还是无法让自己忘记过去发生的一切。
还好,艰辛岁月只是属于我们这一代的艰辛,已经成为过去时。还好孩子们没有再挨饿。只愿往后朝朝暮暮皆是幸福与希望,没有贫穷与饥饿,只有欢笑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