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没有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也叫坎城电影节。大众眼中,它的知名度高于柏林电影节以及威尼斯电影节。该电影节定于每年五月中旬在法国戛纳举办,为期近半月,浪漫的海边小城戛纳正是风和日丽之时,蜂拥而至的明星参加影展之余还可顺带度假,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不幸的是,这个夏天,戛纳电影节失约。

新冠疫情席卷五湖四海。所谓不出户即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当下,日本东京奥运会被迫延期。本届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同样遭到搁浅,演员、导演们“让世界看见自己”的梦想随之破灭,而诸多设计师、造型师也只好在家配合防疫。

提及戛纳电影节,很多人脑海浮现出来的或许是:red carpet、party,paparazzi以及胶原蛋白;当然,也少不了薄荷绿、透视,高开衩等等等等吧,女明星们穿着礼服,三步一回头四步一撩拨五步一挥手六步一飞吻;说不定还有的女明星在短短三米的红毯上驻足半时……对于电影,我最多只能算amateur,远远说不上cinephile。而我本人开始关注戛纳电影节的时候,已经是有钱就能走红毯的时代了。从这个意义来说,今年仲夏之夜有无戛纳电影节于我而言没有大不同。可是,我也觉得:若观影或观展只对明星甚至八卦感兴趣,便有点像胡吃海喝,将肚子当垃圾桶把杂物扔进——解决饥饿。然而在影视专业、电影发烧友,抑或是艺术狂热者眼中,管饱仅仅是次要目的,更想知道影展背后的艺术价值、内在的文化差异等。这个视觉盛宴的缺席,犹如一盏魔法灯失去了光芒。

走一走红毯有这么重要吗?红毯是一个仪式:是评委对演员的印证与嘉奖;是一个人可以保留终身的记忆,是生命即将消逝时可以回顾的美好与自豪;是作品的锦上添花。这种仪式感非必不可少,但若真缺了反倒令人怅然若失。可见,所谓的仪式感在意外面前不堪一击。没有戛纳电影节的夏天,一部分人少了些许荣耀,也给很多人留下了遗憾;可能还会令人对所谓仪式感的存在意义产生了更多的质疑。

无可否认的是,仪式感可以让平乏的生活更值得热爱。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其实并不十分热衷于过节,但是也经常寻找节日的生活仪式感。套用村上春树说的一句话:“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有些人之所以觉得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大多是因为缺少了仪式感罢了。”

末了,走在人生的路上,是否也有几分像走红毯呢?既然要走,何不认真?我们可以为了敲门砖而热爱学习,我们还可以为了学区房而变成上了发条的钟表,我们是否也可以接受生活本身的不完美呢?

本文原载于个人微信公众号——修为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