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案例篇)》
内容:第五章 结题
第二节 案例评析 案例18
页码:p206—p222
主编:杨伟东
打卡:总第22天
此书第14天
时间:2020年2月13日
内容:
第五章 结题
第二节 案例评析
研究报告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课题研究的质量,一篇优秀的研究报告应该具备哪些标准呢?下面,我们通过精选出的三个案例选取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
案例18:“数学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典型课例研究”成果报告。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问题,自我国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该成果先后荣获多项省级成果一等奖,2018年荣获了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一、成果对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和使用价值。一项研究要具有显著的时效性,必须必定要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该研究历时九年,围绕数学素养,以课为例开展行动,研究提炼出许多开创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丰厚的研究成果。对解决课改难点问题,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1.把十个核心词作为数据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建立了数学素养与具体教学内容的联系,可以有效解决数学教学中的理论。与时间脱节问题。
2.创设双循环课例研究法丰富了课题研究的理论认可,可以有效提升课例研究质量。
3.形成基于数学素养发展的教学观,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可以有效的解决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关注不够的问题。 二、研究者自身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影响。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研究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如文中所述课题主持人及核心成员做的基于数学素养发展的课例研究专题讲座超过百场,已出版的成果专著及光盘深受欢迎,研磨的33节课例在全国优质课何时省区示范课展示能受到广泛关注好评。发展的文章发表的文章有的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及其他刊物全文转载,带动了326所学校、3000余名教师参与实践35万多名学生直接受益。这是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具体体现,也是该研究显著实用性的另一个表现。
悠于不语斋
2020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