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好像生来注定远离家乡
我为什叫杨六娃呢?不是因为我爱隐身,也不是因为我喜欢葫芦娃,因为我本家姓杨,算上表兄弟姐妹,我排行老六,所以我叫杨六娃。
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很好,自小就很亲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自有了各自的学业、工作、生活,彼此的交集也变少了,但我认为感情一直没有变淡。
与父辈门不同的是,我们几个大学基本都选择了在外地读,不论男女,好像潜意识里就想离家远一点,也许是觉得家乡实在太小,容不下我们的未来。
然后一个个毕业,我们四散在全国各地,有在广州的,有在东莞的,有在杭州的,有在合肥的,而我毕业后则来到了上海,转眼就过了三四年了。
小时候隔三差五地整个家族一起聚一下,可是现在好像只有过年才有机会了,而且因为各自的家庭,相聚的时间又那么短暂。其实每次聚在一起,我都会想:
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去外地发展?为什么不像祖辈一样,在故乡扎根一辈子?
先从我个人经历说起吧。
我是安徽阜阳人,上大学去了南昌。我和很多男孩子一样,渴望大学离家远一点,就觉得自由一点。当初大学志愿有黑龙江的,四川的,没想到最后录取了一个最近的江西。
等到了毕业,其实也是随波逐流罢了,或者说是年轻一代潜在的基因作祟,就想去大城市闯闯。北上广基本都投了简历,结果被上海一家公司邀请面试了,便来了,也便在这待到今天。
上海到阜阳六百里,不远也不近,可是每年也就回去一两次。虽说我专业是建筑学,也做了三年建筑师,可如今也勉强算是个自媒体人。于我而言,做自媒体留在上海,其实并无其必要性。文章嘛,到哪里都能写。去上海周边的小城市,或者回家里和父母待在一起,也轻松。
而在上海,只能先租房住,租金昂贵,消费颇高,一日三餐要自己想辙,还多了无数琐事。
可是我为什么还留在上海呢?原因有几个:
回到家乡,就会觉得太舒服了,变得很懒,身体不想动弹,脑子也会僵化。尽管有着互联网联结着一切,可是人还是会和最前言的资讯脱轨,这是一个自媒体人的灾难。在上海,紧张的情绪会一直伴着,也算是一种动力。
习惯了上海之后,会觉得自己的家乡生活太不便利了,吃喝玩乐都不及上海丰富。当然这种便利不仅体现在吃喝玩乐上,更多的是细节。在上海,但凡稍微繁华的地段,基本出门就是超市医院数码娱乐小吃街,你可以一天不和别人说话就能完成整天的生活需求,只要你收入不太低,你可以在上海活的很自在。
好像只有上海这种大城市,才真正有所谓的公平而言,在家乡,无论做什么好像都要牵扯到“关系”二字。而且无论你是多么有才华,好像在家乡,都没有什么施展的余地。
其实大概可以这么归纳:
和一线城市相比,家乡们好像都显得特别落后,它也无法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年轻人们也都梦想着去大城市施展抱负。
可是大城市好像也仅仅能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我们的精神需求更多地需要家乡来给。
去年我陪几位阜阳来的朋友吃饭。
朋友们感叹阜阳脏乱且乏味,上海比较热闹有趣。
我则感叹上海生活压力大,阜阳多轻松安逸啊。
人总是这样,“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在大城市希望有家庭的温暖,在家庭希望有大城市的挑战,永远不满足。
其实在我心中,大城市和家乡并没有高下之分,各人喜好而已。但你得承认的是:
在家乡过活的人,总是比我们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幸福一点。
我的很多初中,高中同学,并没有选择在大城市打拼,而是在家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做着自己贡献。常常在盆友圈里看他们炫妻晒娃,买房玩车。虽然很讨人厌,但是很羡慕,他们生活安逸,无疑是幸福的。
那么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我们来说,幸福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我们的愿望又是什么呢?
是生活安逸?那么在家乡就很容易做到啊,干嘛来这受罪?而且普通人在大城市基本不可能做到生活安逸。
是机遇挑战?难道在家乡就没有机遇和挑战了?你认为没有只是你能力不够,因为在家乡发现机遇并抓住其实更难。
是在上海买房子?得了吧,上海的房子是你现在买得了的?买房买车不是二十多岁应该考虑的事情。
所以你来上海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你回答不上来,那么你只不过是随波逐流,混到现在也是浑浑噩噩,而且以后只会越来越无力。因为你会慢慢发现:
当初你从家乡带到大城市的所谓梦想、诉求、活力,将在大城市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很快消失殆尽,手里握着的就只有绝望。
所以收起你那远大的梦想和已经写到四十岁的计划书,就算已经做好了,也请悄悄埋在心底,步子大了不仅容易扯到蛋疼,还能让你不孕不育,脚踏实地的短期目标才是你应该做的。
无论是刚刚降生的婴儿,还是刚去大城市的你,初来乍到者总是怀揣着巨大的梦想,想要有着巨大的成功。可是这种心态,一旦遭到了巨大的挫折,绝望感越让人无法抽离,当你发现你的梦想其实在大城市根本无法实现,结果往往就是逃离。
因为大城市的阶级固化已经很明显了,已经不再是那个敢想敢冲就能冲破阶级枷锁的年代。这是好处也是坏处,好在我们可以轻易地满足自己的小目标,坏在我们如果想在金字塔上继续爬,需要付出你无法想象的巨大代价。
而最大的好处是,我们其实不需要太成功,也能留在阶级固化明显的大城市。
很多在大城市奋斗的普通人,一辈子也无法跻身这个城市的上游,甚至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子,终日为温饱和房租奔波。但是没有人有资格嘲笑他们,他们是大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阶级。他们的努力也许还不够打破阶级枷锁,但是足以保证在阶级内不被同类抛弃,不被大城市抛弃。
如果你二十岁,眼中看到的很可能是一个没有阶级,自由自在的乌托邦,这是有出息的。而如果你三十岁了,看到的依旧是这个乌托邦,而对自己六十岁时的样子毫无概念,显然是没出息的。
世界给了我们十年的时间去改变,不是改变固化了几千年的东西,而是改变我们自己。这十年决定了你适合待在什么阶级,决定了你会为之付出多少东西,决定了你会不会被大城市抛弃。
为了在这样一个阶级固化的理想之地生存,我们生来就注定远离家乡,手里握的只有绝望。
这里是巨大的“围城”,承载机会和梦想,却充满辛酸与泪水。
谁走了,谁还在?
2016年12月4日
写于家中
灵感来源于《自由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