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处是修行》

以人为镜

同事Y做事认真,负责,勤劳,有很多优点,可能是家中的老幺的原因,某些行为也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和性格缺陷。

比如,和她一起出差,吃饭时,每次抱怨说饭不好吃,我说,还行。她用很不可理喻的语气说,你咋啥都好吃。我笑笑,心想食物而已。

路边买西瓜的,五元一个,十元三个。我说两个人一个就够了,明天我们要走了,吃不完。她坚持要买三个,说便宜。最后留下两个放宾馆。

桌上有多余的学习资料一定要我拿走,说带给家里没参加培训的同事,第二天,看到迟来培训的人找资料,我脸红了。零食专区的咖啡泡一杯还要带走两支。

她比我们都小,我们其实都很包容她,比如她小孩小,她几乎都不上晚班,上班时间也比大家迟。但这件事情是都不能提,她觉得理所当然,因为工龄时间长,老板交了其他工作给她,她觉得她很特别。提了就翻脸。不与老板提自己额外工作的待遇,却以此消耗同事。

因为她的咄咄逼人,和自我,我也和她有过不少矛盾,和不愉快。有些人与其相处让人如沐出风,有些人却让人感觉如刺在喉。

有一天,一个同事说她再那样说话,我就会 翻脸,我看到她涨红的脸,我却突然想明白了。

当我用旁观者的眼光看待同事的言行时,我豁然开朗,可能我们年轻时亦如此自以为是。

有些修养是从骨子里来,骨子里没有时我们要有所察觉。

把别人当一面镜子,人生处处是修行。

再亲的亲人,也是独立的个体

和弟弟通电话,听到那边的麻将声。

我说:伢今天闹脾气,而且晚上不好好睡觉。

听到弟很果断的说:那就又送养老院。

我心里有那么一点不舒服,不想再说什么,其实我很少和弟打电话。虽然一母所生,但性格还是有很多不同,比如我就从不打牌。

观自己,我为什么觉得不舒服呢?不就是觉得弟弟回答太快,感觉父亲就是个负担,麻烦。不就是觉得父母送他上大学,帮他娶媳妇,带小孩。他有很好的工作,生活,而对父母回报少,还可以更孝顺。

其实谁又有资格说谁?谁又资格说谁做得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私,都有自己的自我评价体系。

再亲的兄弟姊妹,也是独立的个体,做好自己就够了。

父母是人一辈子的修行,能解决“你曾待我我如此,我凭什么如此待你”就功德圆满。原生家庭是我们的起点,不必总是停在起点或面对起点,我们要始终向前看。

倾听是最好的安慰

休假,回娘家。

听母亲对痴呆“父亲”的控诉—一起散步,母亲没等他,父亲发“脾气”。

听完控诉,母亲面色舒展多了,我轻声把父亲“批评”一顿,然后,撸起袖子把父母的房间卫生搞得干干净净。

决定以后就当好母亲余生的贴心“垃圾桶”。

好好修行,努力做一个让人如沐出风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