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朋友送我几本书,其中有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前没有完整阅读,仅在某读书会的拆书笔记里扫过,印象不深。
约摸一下午可以看完的一本书,我断断续续地看了一周方才看到书的第二部分。我故意放慢阅读速度,细嚼文字背后的味道。
前言里有一句话,我在句子旁边画了个星。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写到这,想起最近处理的离婚case,令我颇有感触。
丈夫L想挽留妻子Y的心,却总在错误的地方使劲。L努力工作,赚了房子车子票子,牛!跨进家门,L继续扮演企业主的角色而非丈夫,L多年来以“领导”的口吻“教导”妻子,试图控制、改变妻子,让他周围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意志走,但事与愿违,妻子与他愈行愈远。
他爱妻子,但这种爱是有条件的爱。他不懂妻子不仅需要他言语上的仁慈,更重要的是他能由内而外对妻子的尊重与爱。
法庭上,L说,“给我一年的时间,不要离婚,我什么都可以给她。” 而Y语气坚定,“离婚的主意不会改变。”
Y对丈夫已不抱有任何幻想,内敛的她默默忍受十几年,她比任何人都明白与L在一起的生活是什么滋味。L嘴上说错了,会改,甚至不惜放弃所有财产,但若努力的方向错了,多给一年时间也是做的越多,错的更多。
“谁也无法说服别人改变”,看来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个理。”与其改变别人,不如先转变自己。
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思维。
书的第一部分,作者提到品德成功伦及个人魅力伦。品德成功伦强调圆满的生活与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诸如像正直、谦虚、诚信、勤勉、朴实、耐心、勇气、公正等称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而个人魅力论则强调成功与否取决于个性、社会形象、以及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圆熟技巧。
作者坦言他和妻子也曾与大部分人一样希望有个完美的孩子,要求自身成为完美的父母,但是孩子学业不佳,人际交往不顺,棒球场上不灵光。对孩子不断鼓励、帮助、肯定,为了改变这一切做了所有能做的却反而伤害孩子自尊。
怎么办?调整内心的真正动机和对孩子的看法。
1、不设法改变他,换个角度去寻找他独特的个性和特质;
2、不以孩子的表现好坏来评价自身。
当不用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给孩子,亲子关系开始缓和;更棒的是孩子找到自己的节奏与步调,也找回了自信。
作者认为思维是行为和态度的根本,观念的改变所带来行为和态度的变化。作者亲身体验这种转变:“为了全新的观点看待儿子,我们必须先重新做人。投入时间和精力修养品德,建立不同于以往的思维”。
观念上的转变不见得都是正面的。作者进而提出“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品德成功伦根植于一个基本信念上,那就是人生有些原则是指向成功圆满的明灯,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说公平原则、诚实与正直原则、人性尊严原则、服务原则。
反求诸己,由内而外。
人们需要一套引导人解决根本问题、追求圆满人生的思想标准,它就是作者提出的“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以及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由内至外的修炼”。
有些人面临死亡危机或重大挫败,或进入新的角色才会换个角度去评定生命的意义。
你呢,准备何时打开这个改变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