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L试玩广告:游戏推广的创新合作模式,App流量变现的新玩法
一、CPL试玩广告核心解读
CPL试玩广告(以游戏产品为例)是一种精准化的用户体验营销方案。其核心在于:根据游戏产品的用户属性及特点,结合广告主的推广需求,定制专属的试玩任务和体验流程,引导用户深度体验产品。这不仅增强了用户对游戏的认知,还能有效帮助广告主提升游戏活跃度、营造优质社区氛围,并为产品优化提供真实数据支持,最终以更高性价比实现推广目标。
通俗来讲,这种模式的运作方式是:广告主支付费用,下游流量App引导其用户体验试玩产品。当用户完成预定的等级和任务目标后,即可获得相应的现金或积分奖励。

二、CPL与CPA、CPS模式的对比分析
(一)CPA(按行动付费)模式
优点:
- 合作流程简单:推广方结算清晰,按量计费
- 成本可控性:广告主能够较为有效地控制推广预算
- 渠道方无忧:渠道无需关注用户后续的活跃与留存情况,只需确保达成约定行动(如下载、注册)
缺点:
- 广告主风险:用户后续留存和转化效果可能不及预期,且存在遇到“刷量”的风险
- 渠道方风险:可能因广告主对渠道推广质量的质疑而遭遇扣量
(二)CPS(按销售额付费)模式
优点:
- 广告主优势:广告主仅在产生实际销售后才支付佣金,风险极低,近乎“稳赚不赔”
- 合作模式简单:通常按销售额的固定比例进行分成,结算方式直观
缺点:
- 广告主挑战:难以寻找到能持续稳定达成高ROI的优质推广渠道
- 渠道方挑战:优质且佣金丰厚的产品稀缺。若产品转化率不佳,渠道投入大量流量可能无法获得相应回报,导致流量浪费
(三)CPL(按潜在客户付费)模式
优点:
- 广告主获益:
- 成本可控且效果可见:只需为有效的潜在客户线索付费
- 提升真实活跃度:吸引真实用户体验产品,有助于杜绝虚假流量
- 获得真实反馈:为用户优化产品提供依据
- 转化潜力:能将部分体验用户转化为深度付费用户
- 渠道方获益:
- 收益更高:相比常规CPA任务,CPL任务的佣金通常更具吸引力
- 激励效果显著:奖励机制能极大提升用户参与积极性,避免流量浪费
- 结算透明:广告主无法随意扣量,用户完成既定任务后,佣金需按约定支付
缺点:
- 技术对接门槛:通常需要双方技术人员参与对接
- 渠道适应性:依赖应用商店流量的产品需额外技术屏蔽
- 转化率依赖激励体系:缺乏积分体系的App初期转化率可能偏低
三、客户接入游戏试玩的广告收益案例
访问人数=游戏中心平台任意页面的访问人数之和。不包含重复用户访问,数据将根据设备号去重新
新客访问人数=用户访问广告墙中新用户的人数
试玩人数=用户有玩游戏与游戏中心产生绑定的vip用户量。
新客试玩人数=试玩人数中新用户的数量
试玩率=试玩人数/访问人数
试玩arpu=(媒体收益+用户收益)/试玩人数
领奖人数=用户有完成任务领取奖励的用户数量。不包含重复用户数据等
新客领奖人数=领奖人数中新用户的数量
媒体收益=广告消耗中媒体的分成收益
新客媒体收益=媒体收益中新用户的带来的收益
用户收益=广告消耗中用户的分成收益
活动收益=用户参与活动产生的收益(推送给媒体发放的)
可结算收益=自有提现媒体可结算收益=媒体分成收益+用户收益+活动收益;
SDK提现媒体可结算收益=媒体分成收益
合作媒体的案例:
某悬赏任务平台的收益数据

某IAA小游戏

某积分墙激励性产品
有兴趣对接游戏试玩广告的加我聊一聊,微信:wps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