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武志红谈人该如何存在
上午看了武志红的文章《人该如何存在——谈谈我的读书史》,他说从小学到大学有明暗两条线,明线就是还算学霸的考试线;暗线则是读课外书的线。而他则因为暗线而受益无穷,他读书比别人快,小的时候就对历史、地理、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因此自己没有陷到应试教育的陷进中,对学习一直保有热情,并且对自己后来工作的工作和思考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哪怕大学考试成了倒数几名也不以为意。反而是让自己思考“到底人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工具,还是成为一个有饱满人性的人。”因着这份思考以及父母的不施压,武志红说他在求学历程中,尽管也会为现实而焦虑,但一直都听从自己的心。武志红说他很羡慕一些学者,在大学前就把该读的书都读了,大学后就可以成熟地选择读书并形成自己的东西,而我们进入大学后,读书才刚开始。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从小就被印第安人的各种传说吸引,于是读遍周围几个图书馆的相关书籍,才14岁就已经成为印第安文化的顶级专家,他的神话学思维就此形成雏形。在武志红看来,好书的真正价值不是正确有趣、知识丰富而是它能帮助你明白人该如何存在。武志红认为,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活力四溢活得精彩的人而远胜过考试,胜过读书。人,不应该只是一个工具。人,首先应该是他自己。
02面临选择的焦灼内心
说实在话,我很感谢这篇文章,就像一片安慰剂贴在了我为工作和未来焦灼不定的时候。我一直想去律所工作,可是好几次和已经去律所工作的朋友聊天,他们普遍说压力过大,加班熬夜到凌晨以后,没有成就感,感觉健康有问题,我是个比较容易受人影响的人,听完以后,我真的很害怕。而且,我工作的时候比较拖沓,其实和其他竞争者相比,我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当然这一点也和自己的低自信也有关系。去律所的朋友普遍劝我去考一考公务员,千万不要错过机会,多给自己一个选择,待遇也很好。经过值得信赖的朋友的劝说,我自然又开始了我的犹豫和纠结,现在半路杀进来复习,会不会来不及,如果放弃会不会错失好机会,现在手里还没有offer怎么办?说真的,活在纠结中真的很难过,这种自我怀疑真的要逼出自己的眼泪,问朋友,没有一个人可以帮你作决定。
03五年后的自己
人该如何存在呢?虽然有人说网上的文章是鸡汤,可能武志红的文章也会被说出软文,可我就是心动,我就是喜欢这样有情怀的说法,我不想成为一个工具,我想成为我自己。哪怕不如意,哪怕我所担心的一切成真,我也并不会怎样,我相信我最终也能找到工作,没啥好失去,也没啥好担心。现在的选择,其实可以站在五年后来看。
A版本
五年后的自己也许会过得不如意,会垂头丧气,会毫无斗志,浑浑噩噩,每天紧张的忙碌着去上班,为生活而艰难的奔波。人生的方向似乎定又未定,再也没了年轻时候的冲劲和热情。五年后的自己终于认识到了生活的现实,只有苟且没有诗和远方,也见识到了俗世的世态炎凉。
我不想要这样的人生,死气沉沉,让人压抑的活着而没有希望。
B版本
那我理想的五年后是怎样的呢?
五年后的自己思想上更加成熟,懂得了取舍和选择,也看淡了困境和不如意,面对压力能够从容应对,良好发挥。生活上,能够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学生时代的拖延症恶习终于在健康意识的作用下得到了改善;会定期去看医生;也能够很好的关心照顾父母和伴侣。工作上,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已经成为法律领域一个专业级别的专家,举止落落大方,沉着稳重,且有着不菲的收入,实现了自己的经济独立。在发展上,虽然已经离开校园,但是仍然不忘记继续追求进步,申请了去国外深造。
五年后的自己,是毕业后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自己踏踏实实走下每一步的结果。
陈少文老师说,一步一个脚印是进取性;一下两个步子没有脚印,则是贪心。
我愿意带着这份进取心,一步一步走向未来的五年。
今天的文章由人如何存在,谈到了自己面临的选择,文章还是唠唠叨叨的碎碎念,就当是自我安慰和梳理,把积蓄内心的狂风暴雨,落实到文字里,竟然也未起波澜。但又何尝不是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