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幽默的人谈幽默是件很残酷的事,比如我。
缺少幽默感是件无奈的事,最初以为是天生缺少幽默细胞,现在倾向于是后天缺少努力的结果,尤其看了李老师的《幽默和撒娇》文章,更是强化这种认识。
我理解的幽默首先不是有趣好笑,而是轻松表达,委婉说出一件事,或者不急不躁,曲折反转说出自己看法,技巧如同李老师应对心理不健康的人要求的“反着说”。
向往的东西自然是缺失的,学习也是如此。我曾经专门研究过一段时间幽默,而且有了初步理论认知。当然“难的不会,会的不难”,如果你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自然不用这样折磨自己,如同一学就会的高手,根本不需要专门讨论幽默,至多是总结幽默或者借题发挥而已。
读过专门的论幽默书籍大概四五本,借题发挥者首推弗洛伊德了。在读《梦的解析》时候,看到注释说老先生竟然写了一本论幽默的书籍,“差异就是信息”,如获至宝买回来,就是那本论诙谐的书。当然写的很棒,总结出几种幽默构造法,经典的如移植等。但是读到后面就发现,人家根本目的在于谈论幽默生成机制,即幽默如同梦一般,都是压抑信息的释放,潜在意识的表达,只不过幽默是压抑情绪的宣泄,导致兴奋快乐的出现,如荤段子是例证。
台湾作家刘墉写过一本小书“教你幽默到心田”,总结的非常棒,从反转到排比到家人称谓别称等等,值得一读,可以练习生活中。还有一位大学老师孙绍振教授写过类似书,归纳出幽默公式就是“错位逻辑”,比如群里朋友说的老公偷吃曲奇被儿子发现就糊弄说“嚼舌头”。
后来单位发过一个台历,每天翻一张那种,我特意选择了一本幽默笑话的,每天运用上述技巧分析台历上的笑话。可是不幽默但好笑的是,至今过去好几年了,我的“翻译”分析还遥遥无期。
为了运用,我也写过几篇谈论幽默的文字,看起来是那么回事,可是写过也就过去。
如果说这是理论的学习,当然目的是用于实践。只是有意识的运用太难了,这如同听老师讲课,一听就会,一说真简单,可是一做就错,一做就忘记。
倒是生活中,如果仔细观察,用心留意,不缺少幽默的时光和惊喜。
家人还是比我有更多幽默细胞的。比如儿子初中时就会运用关系称谓制造乐趣,比如对我说“你老婆喊你吃饭了”;手机发短信报告“你可爱的儿子这次考试成绩是班级第几名”;课间还去老师办公室“找茶水喝”;高中时经典语句就是“有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一个”;揶揄我“你这样的人也能找到老婆,我对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老妈虽然是不识字的农村老太太,可是一直乐观积极心态好,富有幽默感。记得当年我们春节都是回农村过的,要把车子放到人家大院子里,老妈和村邻说,“给你家送一辆车来了”;她后来生病住院恢复时候幽幽说,“我连小孩子都不如了”;前几天带着孩子去和老妈说话,我说到这些年她的不容易,突然来一句“我是你坚强的妈妈”,瞬间把我们都震蒙了。
我曾经自嘲至今就创作了寥寥几个笑话。一个是大学时候舍友一起早起跑步,有一天偷懒至极,被喊快些起来时我说,“太晚了不跑了”,回答“不晚不晚”,我听了立即说“不晚啊,那就继续睡会再起呗”。另一个真的是笑话了,年轻时候两人看央视播放的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我看着起劲儿突然来一句,“这韩国人说话果然挺别扭”,人家噗嗤一声笑出来说我,“这可是配音翻译过来的喽”,嗨,这个笑话大发了,搞个大花脸。
说了这么多,是想表达今天的思考结果,“要心动更好行动”。李老师要把讲幽默开心段子提炼为一项心理咨询技术,这个“讲段子”技术自然是为了让求助者积极思考,主动行动。另一个则是我这几天思考李老师认知行为疗法所体现的工作特色:
即不断运用类比打比方教育求助者,同时开始不着痕迹的行为治疗。
比如失眠最低需要的探索,那位习惯化妆的女求助者用化妆来尊重别人的讨论,考虑让求助者发开心段子而非咨询师发开心段子,这里隐含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那就是咨询中就努力讨论行动方法。比如“在今后的咨询中我决定尝试着作为一项家庭作业而让求助者给我发一个TA认为好笑的段子,说不定真能帮其找到“幽默”这种“灵魂保存自我的另一件武器”。”
简单总结一下,认知行为疗法的精髓在于,对求助者帮助时候,理念和技术是“两动”,即首先“让之深深心动”,而后“讨论如何行动”。合理情绪疗法很简单一句话,归纳出来的不合理情绪理念也就是三项表现,可是结合实际就要生动举例子,让对方感到心动的好处。
而后不要简单把家庭作业留作课后,而是立即讨论如何做好作业,即行动方式。有些如观察日记是明确的好方式,还有很多我们可能未必知道,但是通过讨论可以得到,甚至求助者的方式更有操作性。也即是说,我们有了好的成熟行动方式,如能通过求助者自己领悟出来效果最好,否则有了大目标但是方法不明确时候,运用讨论就更加必要了。
换句话说,任何技术乃至对生活的热爱,理论总是简单容易的,难的莫过于坚持行动,这个行动还要有心、用心、走心。如此,理论和实践,认知和行为,外因和内因,方能有机结合统一起来。
这对于幽默感的学习和实践也是如此,昨晚和儿子微信对话就是如此。他开学早,刚回学校,昨天我请假作为“专家”去搞个项目评审,顺便捎着孩子老妈回老家。于是有了昨晚这段对话:
我:糊弄完作业我睡觉。(儿子)你也早睡哦 ,想想如何让我的每天奖励基金花出去。
孩子老妈:我在你姥姥家的。
儿子:好嘞。
儿子:哈哈哈哈。
儿子:我一走。
儿子:你们这是咋着。
儿子:夫妻不合?
儿子:还分居了?
我:你老妈陪我出去当一次专家,就剥削我专家费,还搭车不交费,还不回家做饭给我吃,我要独立!
儿子: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作业:(1)谈谈您对“幽默是灵魂保存自我的另一件武器”的理解;(2)来来来,说个段子给我听,您千万別成了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