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的新闻一则

&看看1951年2月的新闻报道,有一些民生的事情还是很有意思,看到当时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状态,生活变化,感觉当时解放后还是日新月异的。


1951年中国第一座铜冶炼厂

新闻一则:

中南区土产及手工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广大市场

  【新华社汉口八日电】中南区土产、手工业产品一年来已在国内外开辟广大市场。根据中南区国营土产公司对该区烟叶、苎麻、松香、信石、五棓子等十七种主要产品统计:由中南区国营贸易公司和私商收购销售于国内外的就值一万五千七百八十四亿元以上(旧币一万元为一元);其中私商经营的比重占百分之八十九强。这些土产,除销售上海、天津、北京、杭州、济南、安庆等大城市外,并远销东北、内蒙、新疆以及苏联、东欧的新民主主义诸国。其中尤以湖南省所产信石,因为是农作物的有效杀虫剂,合乎东北、华北、华东各地老解放区农民的需要,已经发生供不应求的现象。

    由于土产获得了销路,中南区各地直接、间接赖土产为生的农民,生活已有初步改善。据湖北省土产公司调查:孝感专区的农民购买力在土产外销后已经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产苎麻的大冶专区的农民,在一九四九年时,八口之家全年只买布一匹,每月吃盐两斤半,一九五零年全年已可买布四匹,每月吃盐达三斤半到四斤。同时,一九五年度中南区好些土产的生产量也比一九四九年有了显著提高,例如湖北省的苎麻增产百分之四十八,蚕丝增百分之三十,生漆增百分之二十二,茯苓增百分之二十三,湖南省的信石产量更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四倍多。

可见,51年时,其实国内的对外贸易还是十分活跃的,只是由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能对东欧社会-主义诸国更为偏好。但出口的东西还是范围狭窄,只是集中在烟叶、苎麻、松香、信石等土特产上,总额肯定是很难做上去。

从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上,也可看出,一九四九年是全家只能买布一匹,大概12米左右。按男上衣2米多,男裤1米8左右,也就是说全家一年只能做3套新衣服,这对于当时很看中新衣来说,还是非常局促的。但解放后,50年就达到了4匹布,衣服就不愁了。50年代对照人民生活,还以布匹,吃盐为标准对照,可见,40年代末,解放前常校长治理下,人民生活真是非常苦,那些民国黄金时段浪漫小开的表述,也是没有代表性的极少数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