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刺绣| 台州刺绣要将布底抽空剪透,以绸衣绣丝线,具有一色素线绣到底的用材特点。其绣品不但立体感强且镂空部分更是玲珑剔透、独具风格,在中国刺绣工艺上独树一帜。与中国四大名绣相比,台州刺绣以独有的“雕平绣”而称誉海外,国际上称之为“东方瑰宝”。
在网上查阅“台绣”这个关键词时,更多的信息来自一个“TGGC”的品牌,让我们一时无从下手。因为拍过这么多传统手艺以后,我们实在无法把古法和时装品牌联系起来。
但让我们惊喜的是,“TGGC”和台绣一脉相承,或许是今天的台州刺绣最好的发展形势。
匚 两代“师徒”情
这一次,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两位台州刺绣技艺的传承人——第二代的陈克,第三代的林霞。
之所以在 “师徒”二字打上引号,是因为他们或许不能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而他们之间的联系,是源于当年的台州绣衣厂。
我们最先联系到陈克老师,但因为听力不便的原因,我们辗转联系到林霞老师安排此次拍摄。但两位老师都对我们此行给予了充分的支持。陈克老师更是将台州刺绣的发展史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整理成文档给到我们,让我们对技艺有了一份更深的了解。
匚 技艺风格,在市场中不断养成
从桑蚕文化发展开始,织造与刺绣的历史就随之发展起来了。因为地域和文化的不同,每个地区的刺绣类别也各不相同。但在多种形式的刺绣当中,台绣依然独树一帜。
沿海城市的发展,让台州对于外来信息的接收格外迅速。西洋文化的传入对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台绣的风格也受到了影响。
“自从到了清末时期,我们海门(今椒江)传入了一个天主堂教。天主堂呢,教授了这种雕绣。什么叫雕绣呢,就是绣好之后要把布底剪掉的,正因为这样的时候,我们当地就把它称之为天主堂花。”陈克老师告诉我们,这也是台绣真正意义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一时之间,名声大噪。
1923年,民间就开始开办绣衣厂。
1952年,政府开始经营刺绣出口,至此,刺绣文化开始演变成贸易文化。
市场对台州刺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自始至终,台州刺绣都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延续衣襟鞋帽的实用品。“我国中国的刺绣最早就是做衣服的,典型的是‘龙袍’”。
匚 台州绣衣厂,见证一个时代的兴衰
在台州刺绣的发展过程中,台州绣衣厂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从第一代传承人开始,到现在台绣品牌的建立,三代人全部出自台州绣衣厂。
1964年,陈克进入台州绣衣厂。当时他还不叫陈克这个名字。
学习画画出身的陈克来到绣衣厂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描画稿。但是在他看来,绘画是一种艺术创作,一味地描画难免大材小用,并且在当时的陈克看来,这些花样并没有太多美感。
加上他并不是台州本地人,是没有什么朋友的“外地人”,让他一度陷入了苦闷。
但是有些事情或许是注定的,就像他不愿意放弃的性格,就像他在自己看似重复无趣的工作中努力找到价值和意义,这是现在年轻人身上普遍缺失的特质。
那个时候他就给自己改了名字,叫陈克,告诫自己一定要学会克制。并且慢慢地,他发现了工艺美术的魅力。
1979年,是林霞入厂的一年。那年一共招收了13个社会上的画画爱好者。那一年的林霞刚刚16岁。“那个时候林霞对这个设计非常专业,在23岁的时候她就有一个成名作了,就是抽珠绣。”
匚 三代传承,创新不灭
台绣从一项传统技艺,发展到今天的服饰品牌,最大的原因就是几代人都坚持不懈的创新。这或许就是台绣和很多其他技艺的最大区别。
从最初,学习西方特点形成雕绣,到全雕绣衣的创作,到陈克在单色绣基础上,用先绣后画的方式实现彩绣,再到林霞创作的抽珠绣,以及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更具艺术性的刺绣表达……创新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台州刺绣的发展。
林霞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她对于发展的思考,对于生命的感悟,形成我们能看到的艺术性作品。甚至今天,在经历了绣衣厂倒闭后依然建立起来的台绣品牌,在服装上结合台绣元素,建立独特的品牌辨识度。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看到传统技艺与市场的对话。
创新,应内置于技艺本身,也应超脱于技艺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