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中的“玩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家教中的“玩耍”

文 | 李克富

每月一次的讲座,我昨天下午为海山幼儿园讲的是家庭教育中的玩耍。当然,我不会学究般地讲玩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是直接以提问的方式告诉这些家长们玩什么、耍什么,应该怎样玩耍!

常年为海山幼儿园提供心理服务,我深知“这些家长们”与其他幼儿园的家长们非常不同,比如去年12月22日,我参加幼儿园的圣诞新年同乐会(见我那天的朋友圈),与一位老人坐在一起,就在我使着劲儿才连蒙带猜地知道舞台上那位外教主持人在讲什么时,这位不知是奶奶还是姥姥的老太太竟然听起来像听母语。我想,这个例子足以代表海山幼儿园整个群体,这些家长中的大多数其父辈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一点很重要,都有着稳定且可观的收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自然与之匹配。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对待孩子玩耍的态度差别迥异,在这有差别的态度背后隐藏的是不同阶层的教育价值观。”(见吴莹 张艳宁:“玩耍”中的阶层区隔——城市不同阶层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这似乎不证自明!

按照三川玲公布的“活趣家庭55条标准”(见附录),我对在场的家长逐项提问,并根据我的理解予以解释且赋予意义。

我相信,这些家长们会有所反思,而且这种反思是鲜活的!

有必要说明,尽管“我不会学究般地讲玩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还是把玩耍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揉进这次讲座的过程当中。

作为心理医生,我所面对的求助者,几乎都是那些只会工作和学习却不会玩耍的人!他们要比那些低收入和学习能力差的人更为痛苦,在对他们的童年经历考察后,我深刻意识到,当我们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应当把与孩子一起玩耍,“自觉而非自为地”放在家庭教育中。(我这话无法讲得太直白,请重点看引号内部分。)

昨天的讲座选题,直接的动因是前不久看到了李银河博士的一篇文章(《什么人需要雅文化》),她提到:

根据一位德国学者的说法,目前德国的生活必需品生产只需要三分之一人工作就已经可以满足,三分之二的人口已经可以从幼儿园的岁数就进入退休生活了(这是他的原话)。这就是说,在德国已经可以有三分之二的人过上传统贵族的生活了:终生不用辛苦做任何事情,只是悠游享乐就行了。在中国,由于贫穷的时间太久,现代化过程太短,多数人还必须终身劳作才能糊口。但是,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生存必需品的生产所需人口趋向于减少,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不做事了,至少在退休后可以享受到不需劳作即可享受的悠游生活了。

今晨我在想:将来那些既没有工作可做,又不会玩耍的人,即使能活下来,可如何才能幸福地生活下去呢?

但愿不是杞人忧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蒋勋 蒋勋﹙1947年-﹚,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
    无分别的爱阅读 495评论 0 1
  • 1月27号晴 亲子日记第十七篇 昨天下午参加了老二的家长会(幼儿园),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把自己这个学期所学的都展示...
    三年级一班刘思凯妈妈阅读 287评论 0 0
  • 暖,是齐心协力保幼儿平安 2018年1月21日,天津的初雪如约而至,一天一夜的大雪将我们的七幼装点成了一...
    诺小晴阅读 232评论 0 0
  • 泡妞也好,赚钱也罢,要的是本钱。
    33174dada65f阅读 240评论 0 0
  • 我要做这海底的浪花 不为情蛊惑 也不被恨淹没 就算时空穿梭的轮廓 没有想象的那般澄空 可是这无畏的恐惧 不在海底激...
    玉米粉阅读 150评论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