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这几年的我的消费观念变化

18年大学毕业至今,已有7年时间,这七年,我从一线城市上海,辗转至昆明,并已在昆明生活5年。最近一两年,看着毕业新入职的同事的生活,好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前后对比,发现我的消费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

18、19年刚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互联网行业繁荣正当时,虽然拉着班里的尾巴,找了份薪资不高的工作,但觉得自己的都市丽人生活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向往着城市,向往着化妆品、护肤品,希望自己能攒钱买奢侈品。就算没钱买奢侈品,但衣服鞋子包包,必须小资,要款式,要材质,要设计感,要不便宜(至少显得不廉价)。每天一杯的咖啡是必须的,这是Office Lady的标配。自己买不算,还需要给家人买买买。我记得有一次在飞机上遇到个大我十岁的姐姐,她给我讲述了自己一步一步在上海打拼,自己买房的经历。我眼里全是向往,觉得自己也会是那样的。

直到19年疫情后,20年初,回昆明工作。那时也觉得自己找到工作了,虽然没涨工资,但是城市不一样了嘛,也可以理解。租房成本也下去 了,也可以自己独立租一小套了,生活节奏也慢下来 了,继续吃吃喝喝买买买,但是觉得昆明房价,咬咬牙能够上,那就努力攒钱吧。开始攒钱后,就开始追求性价比了,优衣库可以代替的,就不买伊芙丽、lily了,帆布袋可以代替的,就不买其他精致小包包了,并且发现自己的工作场景,很少需要精致皮鞋、高跟鞋,就开始了运动鞋了...

后来近几年,疫情影响、就业环境不景气、裁员、降薪、房产行业下行....各种情况下,发现,赚钱很不容易,发现有份工作很不容易,开始规划人生道路,开始期待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对未来不再是觉得一定会越过越好的了,开始更加努力的存钱了,但是发现更难存钱了

怎么越努力,越难存下来钱呢?人情往来、给父母的钱、一年一两次的旅游、保险、房租....占了工资的很大 一部分,就会发现,就算自己很节约,也存不下来多少钱,那就会导致自己更节约、更不敢消费。每个周末一次大餐,变成了每个月一次。买衣服也不买品牌了,可以穿就行,降低频次,不一定穿新款,去年的也能穿、前年的衣服好久不见,也能有新鲜感来穿。从执着于想买房,到全网搜索各种不买房好处的言论,给自己洗脑。从执着于想要有个咖啡机,做我爱喝的拿铁,到30块买个打泡器+挂耳咖啡平替咖啡机。给自己定下100天不买衣服的目标,正在执行中,开始学习记账,并准备增加一项或几项技能,实现收入开源...开始学习如何识别消费陷阱,如何克服自己的物质欲望...

开始注重健康,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注重自己的时间分配,在思考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意义,探索和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开始对物质断舍离,每周清理屋子,断舍离一些东西。

或许通缩时代在悄悄来临,在大环境下,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一粒沙,时代的变化,无法让你按照你看到的别人的人生轨迹或者你规划的人生轨迹进行,但活着,可以不断追求生命的意义,用许三多的话来说: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