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谈起爱情,总爱用"独一无二"、"以心换心"这样光洁的词语,仿佛两颗心天然就该如磁石般相吸,毫无保留地坦诚相见。这些期许,如同精心装帧的童话书,美好的只有许愿者的感觉,现实中的感情,却常常是另一番景象——你期待是两心相印,却不知对方的心始终背对着你,如同永远照不到阳光的月之暗面。
我们总以为付出真心必能换来真心,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般天经地义。不设防,敞开心扉,将最柔软的一面给到对方,却不知世间多的是精于算计,真心?他们不稀罕,为什么会关注为什么能做到深情款款,这之间的秘密与欺瞒对于坦诚一方来说永远无法得知,待到察觉时,心上早已布满他们来去无踪的印记,而你甚至说不清这些伤痕始于何时、来自何处。
那些神秘的行踪、闪烁的眼神、永远静音的手机,像是一道无形的墙,将你隔绝在他的世界之外。你站在墙的这头,只能听见那头隐约传来的笑声,却永远看不清他真实的表情。你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开始反复检视自己是否太过敏感多疑。这种自我怀疑如同慢性毒药,一点一点侵蚀着你的判断力与自尊。你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当的追问就会打破那脆如薄冰的平静。不知不觉间,你已成了自己情感里的囚徒,而看守你的,正是那个说着你做什么都支持你的人。
相信的尽头似乎总是陷阱,他随口说说,你就心头发烫回味无数遍的甜,你想象的未来,你珍藏的回忆,于其或许早已模糊不清,这种认知带来的羞辱感,远比失去爱情本身更令人窒息。
受伤的心会筑起高墙。这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就像被火灼伤过的手指会条件反射地避开高温。这种戒备无关乎乐观或悲观,它只是心理最诚实的反应。我们不必为此感到羞愧,更不必强迫自己立刻"放下"、"向前看"。真正的疗愈需要时间,需要正视那些伤痛,而非假装它们不存在。
只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这世上固然有用情不专之人,但也确有真诚相待之心。区别在于,经历过欺骗的我们,应当学会在保持开放的同时也保有底线,在付出真心的同时也不失自我。健康的情感关系不该是一场猜谜游戏,而是两个完整的人彼此照亮、共同成长的过程。若发现对方始终背对着你,你琢磨不透,还是放弃吧,让一切归零,与其苦苦追逐他的背影,不如尽早转身寻找愿意与你并肩同行的人。而伤痕终将成为一个印迹,提醒我们不该自作多情,正视自身,人无完人,自己或许不够完美,仍期待上天会赐你命中的伴侣,不必因此关闭所有可能的路径。有位智者说,“受过伤的心不是破碎了,而是裂开了——裂开的地方,恰是光照进来的入口”。我们不必因害怕受伤而拒绝去爱,只需学会在爱中依然保有自我,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身在水中却不被水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