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宝木笑
相比较其他概念,“国风”是个较为形而上的东西,往往需要具体的文化载体才能呈现。要将“中国风”这个概念说清楚,确实是件非常复杂而虚化的事情,但如果非要选取最能代表其特征的文化载体,也许很多人都会将“琴棋书画”四艺作为自己的答案。余音绕梁、黑白玄机、颜筋柳骨、远山含黛,这确实把我们民族的风范展示得淋漓尽致。其中“棋”这一艺又与其他三种不尽相同,琴书画应是纯粹的艺术,所谓“文无第一”正是这个道理,而“棋”则大不相同,虽有和棋一说,但整体上却是建立在胜负手的大框架里的。由此,古人将“棋”作为一种炼心和证道的重要手段,“人生如棋”成为很多人的人生醒悟,而这也正是中国人特有的生命感慨。
四艺中的棋指的是围棋,古代称为“弈”,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传为尧帝所作,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隋唐时经朝鲜传入了日本。所以,说“人生如棋”是中国人特有的生命感慨也许并不确切,因为在那个和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围棋同样拥有着极为神圣的地位,围棋因此也和前些年端午节引发的中韩之争一样,充满着两个国家和民族之间某种明暗相间的争执。在这种情况下,一代“围棋泰斗”吴清源大师无疑是中日围棋界最具争议的焦点,在《吴清源回忆录》中,老先生耄耋之年回首人生:14岁东渡日本,在上世纪中日战争的特殊背景下,横扫日本棋坛,历经战争和战后的艰难时局,走过三改国籍的轩然大波,遍尝人间冷暖和世态炎凉……他的百年人生确实值得人们关注和回味。
当然,吴清源首先在世人心中铭刻下的形象还是他作为棋手的“神迹”,在民族自尊心和敏感性极强的日本,这位某种意义上的“中国人”被日本围棋界尊为“昭和棋圣”。甚至在其逐渐隐退日本棋坛20多年后的1987年,日本“围棋俱乐部”就“谁是围棋史上最强者”这一问题,征求当时6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武宫正树、林海峰、赵治勋、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的意见时,赵、林、武宫、加藤4人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吴清源,小林光一和大竹英雄则给出三个名字:道策、秀策和吴清源。由此可见吴清源作为棋手,在这种拼胜负的艺术中,确实已将己身的技艺演化到了极致,甚至在其去世时,《朝日新闻》等日本主流媒体竟然用“神”的字眼形容吴清源对于围棋的贡献。
不难理解,“棋圣”的头衔是需要胜利作为保障的。在这一点上,吴清源显然战绩辉煌,老先生在《吴清源回忆录》中虽然延续了自己质朴的风格,仅仅用“接连不断的十番棋”等(注:章节名)普通的名字命名那段岁月,在回忆过往棋赛的时候大多没有任何渲染战绩的表达,仅仅就事论事,更多的是回忆自己在那段岁月中的身体、精神和思想状况。而事实上,那是一段在日本围棋界甚至整个围棋史上都注定流芳的神话。
吴清源与当时日本棋界一流高手进行了长达17年(1939-1955年)的十番棋较量,11次十番棋中不曾一负,先后战胜了秀哉以后的历届“本因坊”,包括藤泽库之助、岩本薰、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高川格等人。在十番棋中如果连续遭遇四盘败局即会被降一至两格,而这17年来的被吴清源打至降格的对手就有木谷实(日本战后宗师)、桥本宇太郎(关西棋院总帅)、藤泽朋斋(日本第一个九段)、坂田荣男(战后64冠的第一人)等。尤其是在那个没有贴目的时代,如果是顶级高手过招执黑往往意味着不败,但吴清源却能执白依然战胜对手甚至将其打至降格,难怪当时日本围棋界以“昭和棋圣”称之,说其棋力已然超越了时代。
这样辉煌的战绩自然可以让吴清源在围棋界封神,但如果仅仅是战绩辉煌,想来还仍未能够达到称圣的标准。除了对弈中的强悍碾压,吴清源更令人震撼的是其基于稍损局部以图大局的想法,开创了围棋新布局法,打破了以前“金角银边石肚子”的观念,这使围棋布局理论焕然一新,而完成这样的革命性创见时,吴清源只有19岁。在后来的岁月里,吴清源还革新了围棋的旧下法,提出了以大雪崩内拐为代表的许多“吴清源定式”,并创造了“二十一世纪围棋”的概念,提倡二间挂等余地更大的序盘下法,这些理念的提出和推广,不但拓宽了棋手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围棋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的,在规则中天下无敌,也只能是令人敬畏的战神,而只有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规则甚至制定了规则之人,才能成为万众仰慕的圣人。
这些是说起来百字即可带过的历史,但其中的波澜壮阔和艰辛不易却岂可以文字记叙,而当事人吴清源所经历的压力和波折也许只有自己才能体味,这也是《吴清源回忆录》留给棋坛和世人最可宝贵的财富之一。这里仅以吴清源的本因坊之战为例,也许我们可以略窥一斑,而在《吴清源回忆录》中这也是非常重头的内容,因为这涉及到吴清源那颠覆整个围棋布局理论的新布局一事。日本的围棋传统亦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体系,从江户时代开始,日本就形成了最强的四大围棋世家:本因坊、井上、安井、林,后来本因坊一家独大,被看作日本棋坛的皇族。本因坊世家不以血缘传承,而是师徒传授,每代世家家主都被称为“×世本因坊”,一世本因坊日海被织田信长册封为“名人”,从此本因坊世家与封号系统结合,形成了至高无上的棋士制度。
吴清源最富传奇色彩的一战,就是与第21世本因坊秀哉名人的对战。1933年,19岁的吴清源获得了向21世本因坊秀哉名人挑战的权利,显然在日本围棋界和新闻界看来,这只是一次后辈向前辈大神请教的常态,而吴清源却生生将这一战发展为一次轰轰烈烈的“新常态”。吴清源在那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盘棋中执黑先行,第一步直接下在了右上“三三”位,一子落而全场哗然,因为这个位置在本因坊世家一脉看来,叫做“鬼门”,是绝对不允许在开局第一手下的地方。更令人震惊的是,紧接着吴清源的第二手和第三手分别下在了星位和天元,而这彻底引发了轰动,除了那时日本围棋布局从不下星位之外,那第三手完全将吴清源推到了风口浪尖。下围棋的朋友都了解,第三手天元这种事只有欺负实力弱于自己的对手才会下出来,而吴清源对面的是日本棋坛地位至高无上的本因坊秀哉名人,这种近乎大逆不道的挑战权威给吴清源带来了极大的舆论压力。
现在对这场传奇对战的过程和结局我们已经知晓,吴清源创造了围棋史上的奇迹。当时堪称日本围棋界“天皇”的秀哉名人被19岁的吴清源逼得一共打卦14次(作为上手的秀哉可以叫暂停,然后回家和众多弟子一同研究下一步该如何走),那盘棋从1933年10月16日开始一直下到1934年1月29日,下了整整3个半月,而吴清源为了生计,还在其间同时参加了11盘比赛。即便如此,这盘棋过半时吴清源仍然占据明显优势,最终秀哉的弟子前田陈尔五段想出了那著名的第160手的妙手,秀哉名人挽回劣势,吴清源以2目惜败。吴清源扬名整个日本棋坛,而他的新布局也正式得到棋界的认可,甚至由于这盘棋超乎寻常的14次打卦,打卦这一不公平的制度随后就渐渐被取消了,吴清源在不知不觉中推动了整个日本围棋的发展。
作为一名棋士,吴清源已然登峰造极,做到了极致,往往给人一种君临天下的压迫感,人们往往也会认为这样的人必定都是城府极深、运筹帷幄的高深角色。吴清源更吸引世人的也正在这个关节,就像他那石破天惊的新布局一样,他同样颠覆了人们对棋坛王者和圣人的固有印象。生活中的吴清源是一个极为单纯、不谙世事的人,有些孩子气,甚至还有些痴痴傻傻气。这种孩子一般的单纯和不谙世事,可以从吴清源与后来被日本政府宣布为邪教的“玺宇教”的关系看出,虽然被骗财,比赛的奖金都要上交教主,但吴清源仍然没有意识到人心的险恶,甚至当无法完成教主交给的任务时竟想到了自杀。而一直背负“脱离日本棋院”罪名的吴清源,甚至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竟然从未发觉自己在战后已然脱离日本棋院,属于“除籍”状态。
吴清源极高的社会影响力往往让其一直处于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他这种与其棋坛神一般的地位完全割裂的性格,这种孩子般的单纯性格,注定会使他在无明所以的情况下,让自己陷入更多更大的争议旋涡之中。这其中最具争议的无疑是两件事,一是中日战争时期的“犒军风波”:1934年5月,吴清源随“日满华围棋亲善使节团”对上海、苏州以及伪满洲国进行了访问,1942年,又受汪伪政府邀请,随“日本亲善围棋交流团”来华访问,在南京上海等地活动了一个月。当时全国哗然,有人在吴清源下榻的上海饭店张贴“杀死文化汉奸吴清源”的漫画,在南京甚至还能看见悬赏干掉吴清源的标语和榜文。
另一件是其一生的三改国籍:吴清源于1936年为继续在日本修业加入日本国籍,于1949年被激进华侨强行加入了中华民国国籍,但为了孩子就业只能又于1979年重新加入日本国籍,其间波折不断,让其和家人受到了许多伤害。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揪住这两件事不放,甚至对已然作古的人攻击不断。这两件大事确实值得争论,其中各方面因素极为复杂,但从吴清源那种孩童般单纯的性格来看,他如果能有些许的政治敏锐性和城府,也不至于留下过多的把柄给有心者。吴清源甚至天真地对媒体说:“世界无国境”,他自然不会明白巴斯德的“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才是政治上最正确的正能量吧。
在职场文和鸡汤文满天飞的今天,吴清源这样的情况很容易被当成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的例子,这实在是浅薄而无知的。社会越来越浮躁而功利,那些写惯了和看惯了所谓职场文和鸡汤文的人们,其实早已无法明白世上还有“赤子之心”这么一回事儿。吴清源在生活中的这种单纯和不谙世事,其实已然实现了某种超远,吴清源周围的朋友和亲人无一例外都知道他是一个纯粹且专一的人。当年吴清源在日本享有围棋界三大美男子之一的美誉,但谈到择偶条件,他只说:“只要找到跟我信仰相同的就行”。1941年,“日本围棋界之母”喜多文子向吴清源介绍了一个名叫中原和子的女孩,吴清源几乎没看人就同意了这门婚事,他说因为这个名字让他想起了故乡中国。1942年,吴清源与中原和子结婚,这段婚姻跨越了整整70年,直到和子于2012年去世。在大家逐渐已将恋爱和结婚当成一种博弈甚至战争的社会环境下,吴清源的“赤子之心”不被人理解和相信其实也不足为奇。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赤子之心”其实就是“道之所在”,我们对吴清源无法理解的,正是我们自己所欠缺的。当所谓的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仿佛明星般四处走穴,当所谓书法家和画家像政客和黑帮般拉帮结派一心钻营,我们的土地上自然也就不会再出现超凡入圣的人物了。很多人将吴清源比作天才,事实貌似确实如此,吴清源很小便以“天才少年”名震京城围棋界,其天赋受到濑越宪作等在华日本棋手赏识,这才有了后面的东渡之事。只是吴清源的天才光芒让世人忽略了其一心追求棋道的赤子之心,那种专注和心无旁骛才是道之所在应有的感觉。吴清源的妻子曾开玩笑说:“吴清源专注于围棋,如果一年给他吃面条或者一个月给他穿一件衣服,他也不会注意这些事。”这种用心惟一从吴清源小时候便开始了,其幼时因患病无法从事剧烈运动,遂于7岁时开始学习围棋,潜心研习其父赴日留学时带回国的日本棋谱,他每天学棋十余小时,一边手捧棋谱,一边落子推演,以至于手指变形。难怪濑越宪作先生曾感慨:“我和吴清源一家为邻10年,我知道他无论什么时候都在家埋头钻研棋艺。他是一个天才,但也比别人加倍努力。”
正是以这样的赤子之心用一生的时间苦苦“求道”,吴清源才能实现对围棋的最终“证道”。晚年的吴清源提出“中的精神”,不再拘泥于胜负,倡导“六合之棋”,指出围棋的目标不局限于边角,而应保持平衡。其实,吴清源对围棋的证道过程已经渗透了人生的哲理,川端康成曾送给吴清源一个“无”字,觉得这个字是对吴清源品性的最好形容,多年跟随吴清源的棋手牛力力也说,老人对物质的需求低到了极点。正是这样的赤子之心,让吴清源一次次战胜命中的苦难,棋盘上的苦战、肺结核疾病、突来的车祸、夹缝中生存的艰难、生活的漂泊和嘈杂……
2014年11月30日凌晨1时11分,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吴清源因为过度衰老而平静去世,享年100岁整。
百年证道一赤子,世间再无吴清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