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上的重要指示,深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紧紧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探索创新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方式方法,着力打造特色人才集聚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灵活多样的手段引进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重要论述中,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引进工作提出新要求。人才在各种资源中居首位,属于战略性资源。事业发展必须依靠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用更加积极、开放、包容、有效的政策制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引进来。深入实施“百名硕士进阜康”专项引才活动,拓宽引才渠道,组队赴山西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等疆内外10余所高校“面对面”引才,发动已招录研究生在同学圈、朋友圈宣传推介,实现以才引才、以才聚才,做到精准匹配、靶向引进。持续实施“百名大学生赴基层”储才专项行动,充分保证到村工作大学生福利待遇,并将其作为村级后备力量重点培养,为农村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全方位多角度精心培育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才培养是事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持续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子,实行县级领导、组织人社干部、单位主要领导、业务骨干与引进人才“四位一体”结对帮带,通过压担子、给机会、搭平台帮助引进人才快速成长、融入阜康。深化人才智力援疆,用好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实行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组团式”援疆,充分发挥援疆专业技术人才帮带作用,建立“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人才培养机制,实现资源广域整合、帮扶系统发力。坚持就地取“才”,培育本土人才,加强教育、医疗、企业等重点领域育才平台建设,创建高层次人才工作室,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工站、农村创业园、“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实行分行业分类别全覆盖培训,邀请区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业务帮带、技能指导,今年累计开展农业技术、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能发挥作用的紧缺人才。
厚植人才发展的沃土留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深入落实市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推动服务专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及时掌握专家人才所思所想,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加大优秀突出贡献专家人才典型事迹宣传力度,通过讲好人才故事、组织建言献策吸纳人才参政议政等方式,营造良好人才生态。打造“拎包入住”人才公寓,“人才安居”工程取得了稳人心、稳队伍的良好效益。带着感情留人,带着温度留人,建立“月活动、季座谈、年慰问”的关心关爱人才长效机制,通过每月开展青年联谊会、素颜相亲会、青年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为研究生搭建交流交往平台;每季度召开引进人才座谈交流会,倾听人才心声,掌握人才诉求,解决实际问题;每年在传统佳节慰问引进人才,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为研究生搭建交流交往平台,推动人才缓解压力、舒心干事。
坚持人尽其才的理念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用好人才是发挥人才效能的关键。唯有用其所能、任其所宜,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人才价值。发挥科技特派员和市乡农业科技人才,在政策、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传帮带”作用,组建包联服务团队,包联村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指导帮助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努力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能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坚持用其所长、补其所短,积极组织申报各类重点人才项目,争取人才资金,赋予人才更大经费支配权、资源调配权,让有真才实学的“英雄”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