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二、真實作意攝(分二科) 玄一、標【彼復依止勝解作意,能正趣入真實作意。】 在慈愍觀這一科裡面分二科,第一科解釋趣入。分二科,第一科是勝解作意攝,已經講完了,現在是第二科真實作意攝。分二科,第一科是標。「彼復依止勝解作意,能正趣入真實作意。」這是標。就是這位禪師,他原來是修勝解作意的,現在呢,以勝解作意作依止處,能正趣入,就是能進步到真實作意的法門裡邊。這是標,下面解釋。分二科,第一科正辨趣入。分二科,第一科是明作意。又分二科,第一科是舉於先際。分三科,第一科數無量。玄二、釋(分二科) 黃一、正辨趣入(分二科) 宇一、明作意(分二科) 宙一、舉於先際(分三科) 洪一、數無量【謂趣入時起是勝解;我於乃至無量有情,發起勝解,利益安樂增上意樂。】 「謂趣入時」,就是說這位修行人,他趣入真實作意的時候,「起是勝解」,他內心裡面,他在奢摩他裡面,作這樣的觀想,「勝解」是觀想的意思。「我於乃至無量有情」,這下邊就解釋勝解的相貌,「我於」這個修行人他自己自稱是我,「於乃至無量有情」,一開始做勝解的觀想的時候,當然是少數的有情,親品、怨品和中庸品,乃至到很多很多無量無邊的有情,「發起勝解」,他在內心裡邊做如是觀。「利益安樂增上意樂」,他心裡面觀想,現出來無量無邊的有情,對這些有情呢要利益他們,有利益的增上意樂,有安樂的增上意樂,就是做這樣的觀想。【如是我從先際已來,所有親品、怨品、及中庸品,落謝過去諸有情類,其數無量,甚過今者,勝解所作。】 「如是我從先際以來」,這樣觀想呢「如是」就是前面的這個觀想,「我從先際以來」:就是從無始劫以來,「所有親品、怨品、及中庸品,落謝過去」:從久遠以來,與我有親厚感情的人或者是有仇恨的人,或者是無親無怨的人,在今天來說呢,這些人都是落謝過去,都已經不在了。「諸有情類」,這些過去的有情類,或者是人間的人,或者是天上的人,或者是三惡道的人,所以叫做「類」。「其數無量」數目是太多了,「勝過今者勝解所作」超過今天我做觀想的這個數目,比這個數目多得太多了,這是數無量。第二科是性平等。洪二、性平等【如是過去諸有情類,為我親已,復為我怨;為我怨已,復為我親;為怨親已,復為中庸;為中庸已,復為怨親。】 本來在觀想裡邊所現出來的有情是有親、有怨、有非親非怨,是不一樣的,有這麼多的差別,有親、怨、非親怨的差別。但是實在是沒有差別,是平等的。怎麼知道呢?「如是過去諸有情類」,他們和我的有親厚關係,但是都是無常的,為親厚以後呢,又變成我的怨家了,「復為我怨」。「為我怨已,復為我親」,同我做了一個時期的怨家以後呢,又變成了一個親厚的人,親愛的人了。「為怨親已」為怨為親以後又變成一個中庸性的人,也沒有親,也沒有怨了,這個情形。也可能在這一世之中有這樣的變化,也可能經過多少世,前一生是怨家,這一生變成親友、變成是個親厚的人,或者經過多少世的變化,有這個變化。「復為中庸,為中庸已,復為怨親」,又轉回來了。洪三、等與樂【由是義門一切有情平等平等,無有少分親性、怨性、及中庸性;而非真實。由是因緣,遍於三品起平等心;平等應與利益安樂。】 「由是義門一切有情平等平等」,這是第三科等與樂。「由是義門」由前面這樣的觀想,這就是個門,由這個門就達到另一個境界去了,達到了平等的境界,就是由差別的境界進入到平等的境界,由這樣的觀想為義之門。「一切有情平等平等」,所有的眾生和我都是一樣的,今天同我是怨家,實在他以前和我是親愛的人,今天是親愛的,原來和我做過怨恨的人的,都是有無親無怨的,都是這樣的,所以一切有情平等平等。「無有少分親性、怨性、及中庸性;而非真實。」沒有一點的這個親性、怨性、及中庸性這三種人不是真實的,都是真實的,是有這回事情。「由是因緣,遍於三品起平等心」,由於前面在奢摩他裡這樣的觀想,這樣的勝解,我就普遍的於三品的眾生裡邊起平等心,大家都一樣,起平等心。「平等應與利益安樂」,我平等的:不是說和我親厚的人,我給他利益安樂;不親厚的人、有怨恨的人,不要給他。我不是,都一樣,平等應與利益安樂。宙二、例於後際【如從先際,如是後際,於生死中,當復流轉,應知亦爾。】 下面是例於後際,前邊是舉於先際,過去的時候。這是以先際為例,可以知道後際亦復如是。「如從先際」上面這一段的觀想、勝解,從過去際是這樣子,「如是後際」將來的時候,「於生死中當復流轉」還在生死裡流轉,「應知亦爾」也是和我都是一樣的,關係都是一樣,沒有親厚的差別。宇二、釋妨難(分二科) 宙一、難【又我於彼先際以來,諸有情類,未曾發起慈愍之心;彼皆過去,今起慈愍,復有何益。】 這是第二科釋妨難,前邊是明作意,明勝解作意,這個勝解作意就是真實作意。這是第二科解釋妨難,分二科,第一科是難。「又我於彼先際以來」,又我與彼三種有情,從無始以來「諸有情類,未曾發起慈愍之心」,我以前沒有這樣修行過,所以沒有發起這樣的慈愍心。「彼皆過去」,以前的事情都是過去了,「今起慈愍,復有何益」,說我今天生出來這樣的慈愍心,普遍的布施他們,利益安樂,但是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嗎?就這麼說,這是一個難問。下面解釋分二科,第一科是於過去。宙二、釋(分二科) 洪一、於過去【但為除遣自心垢穢,令得清淨,故起念言:當令過去諸有情類,皆得安樂。】 「但為除遣自心垢穢,令得清淨」,修慈愍觀的目的是破出去我自己心裡面的污穢,就是向來都沒有發心,發利益人的心;總是有的時候希望別人倒楣,就是沒有好心腸,這都是垢穢。現在在禪定裡邊做如是觀,就是破除內心的污穢,使令內心清淨而已,不是真實對於那些人有什麼利益,所以你這個難問是不須要的。「故起念言」,所以,就發動了這樣的勝解,「當令過去諸有情類,皆得安樂」,這就是破除自己內心的污穢而已。洪二、例未來【諸未來世非曾有者,亦皆令彼當得安樂。】 這是第二科例未來,過去的這些有情,我對他們發了好心,那麼諸未來世這些眾生,「非曾有者」,他還沒有出現。「亦皆令彼」,我也發出這種慈愍心,令彼當得安樂,也發這個心,使令我心裡面清淨。度化眾生是好,令眾生有利益好,先清淨自己,先令自己清淨。黃二、較量福聚【如是趣入真實作意慈愍住中,諸福滋潤,諸善滋潤;望前所修勝解作意,慈愍住中所獲福聚;彼於百分,不及此一;彼於千分,不及此一;彼於數分、算分、計分,鄔波尼殺曇分,不及此一。】 這以下是第二科,較量福聚,第一科是正辨趣入,正辨你起如是的勝解的觀想。現在說較量你得到什麼好處了。「如是趣入真實作意」,這前面這一段文,就是說明這位禪師在奢摩他裡邊由勝解作意進步到真實作意裏邊去。「慈愍住中,諸福滋潤,諸善滋潤」,入到這個真實作意裡邊,但是這個真實作意是什麼作意?是慈愍的作意。這個禪師住在慈愍作意裡邊,他做如是觀,或者經過一個小時或者是二個小時,或者是多少時間。 「諸福滋潤,諸善滋潤」,就有這個福、善的滋潤。這個福和善,或者是從因果來講:「福」或者是從果說;「善」是從因說。這裡面的「滋潤」就是薰習,由薰習,由如是薰習,將來會得到可愛的果報,得到福果。「諸善滋潤」,現在有這個慈愍的良善的心情,來薰習這一念心,薰習自己這一念心,這是在因上說,有因有果。 「望前所修勝解作意」,望前邊所修的勝解作意,那祇是慈愍作意,沒有說到無始劫來的事情,這二種作意來對比,對望就是對比。「慈愍住中所獲福聚」,由這個真實作意的慈愍住中所得到的功德。「彼於百分,不及此一」,彼那個勝解作意,前面的勝解作意,於此真實作意分成一百分,是真實作意分成一百分,前面那個勝解作意,還不如此百分之一,這個真實作意的功德殊勝,是這樣的意思。「彼於千分不及此一」,就是把真實作意分成一千分,前面那個勝解作意還不如它的千分之一。 「彼於數分、算分、計分,鄔波尼殺曇分,不及此一」。這個「數分」就是說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其一,這就是數分。「算分」,就是以強弱來計算:比如一個健康特別強的人,和一個軟弱的人,二個人打架,他是鬥不過這個健康的人的。所以「不及其一」,就是前面假想觀的慈愍作意,那它不能和真實作意相比的。「計分」,「計」還是計算,但是以貧賤的人和富貴的人相比,那是不能比的,貧賤人不能和富貴人比,所以勝解作意,不能和真實作意相比。「鄔波尼殺曇分」,就是約因果說,就是真實作意的因果和勝解作意的因果,那麼也不能相比,也是不及其一分的。天二、例所餘【餘如前說。】 還有一部分這裡就不說了,就是那個勝進的部分,勝進的部分這裡就不說了。《披尋記》一五五頁:《餘如前說者:前不淨觀說趣念住及勝修習,今於此中唯說趣入,其勝修習義無差別。故指如前,餘差別觀,皆應準之。》 「餘如前說者:前不淨觀說趣念住及勝修習,今於此中唯說趣入,其勝修習義無差別」,這裡也有勝修習的意思,所以和前邊四念住勝修習無差別,「故指如前,餘差別觀,皆應準之」。(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