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人人上看到她发的一条消息:“趁我还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我的猫走完一趟埃及!”
犹记得上次她说这句话时,我却是那只要被她带到埃及的猫。她说的这句话本不是特别煽情,可终究理性管不住真心,心头仍是微微一颤,久久不能释怀。
只是转眼之间,又是点烛之时。
那个儿时一岁插一支蜡烛的蛋糕早已插不下这个快要奔三的数字了。细数年华,已学会像人一样的在世间混了十几个年头,也看过一点书,也走过一点路,也见过一点人,于是乎有时也会有种看破世间万物,不闻恩怨是非的感觉,但我知道,那始终只是偶尔。
这么多年,也哭过笑过爱过恨过,也感受过亲情爱情友情,也多少受了点生活的历练,也伤感的怀念过去,也幸福的憧憬未来。也许是物质生活的丰富,或许是精神生活的贫瘠,任它一指流沙还是苍老年华,仿佛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激起那青春岁月里不羁的灵魂了。
记得刚入大学时,也和很多人一样为之前的高考纠结过,把自己的下一次希望寄托于案上那一摞书,把常去图书馆看做是一次又一次的充电。那会儿的日子也挺好,看看书听听歌,一下午的时光就被打磨掉了。真的是“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生活就像一片海,自己就像一条小鱼,在自由的海洋里游哉悠哉。
也曾想象自己在图书馆可以出现两人同拿一本书然后相视一笑的桥段,就像高中时想象大学生活的美好一样,可现实不是微电影,它编织不出电影里那片带着阳光味道的天空。
青春期里的不安遇上文科生那股特有的骚劲儿,即使每天读的是老庄孔孟之道,可心里仍是有着不安和躁动。
于是每次看到一个带着眼镜一脸严肃的高年级学姐从自己身边经过,然后又在转弯处看见她和男朋友在那里疯狂时,又记得夜幕下看见那个自己曾经认为对爱情不屑的女孩和男友接吻时,才知道大学就算是个青春失乐园,也有每个人自导自演的欢乐。
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安静的人,却还在矜持着自己不去凑热闹。
禁欲到大二,也摇身一变成学长,也成为了那个学姐们背地里骂龌龊学妹们面前装高大的人。迎新的那几天,看着班上那一个个平时“不是人”的哥们在那人一样的为学妹学弟们激情讲解,热情搬东西时,才发现自己其实也就是个“披着羊皮的狼”。
于是乎好像突然明白为什么大家上大学不那么兴奋这两天却自己兴奋的像个新生的原因,只是自己在成长一年后又一次去迎接属于自己当时丢掉的青春,迎新对老生来说是个时空交错的自我安慰。
就像一位室友自嘲自己“不是个随便的人,随便起来不是人”那样,大二的来临,学姐学长下架,学妹学弟上市,每个在大一时不怎么随便的人都开始“随便了起来。”
那些入学时高呼四年不恋爱,恋爱成尼姑的女人,因为害怕自己日后真成了尼姑,都陆陆续续的谈了起来。至于班上一群男生,也个个是把找媳妇挂在嘴边,更以老光棍来互讽和自嘲。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爱情上时,才知道自己曾经把爱情想象的过于简单。
那种最初对爱情抱有纯真的感觉却好像再也找不回来。在接触了一个个或学姐或学妹后,也仿佛对爱情已经麻痹,在一起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乐,分开时也没有偶像剧里那么失落。
大学里的恋爱,好像还真是男的空虚加上女的寂寞。走在校园里,再看见成熟的学姐或是单纯的学妹,偶尔也会为之倾心,但终究会归于平静。
其实自己知道可以很容易和她们相识,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可终究发现自己是个有些良心的人,喜欢容易爱上难,还是让她们把自己的风华留给真正适合她们的人吧。那天自习时,同班的一女生问我最近和一学妹进展如何,我说静观其变,此话一出,立马招来一顿批评教育,花心不可靠这个标签也总是像影子一样跟着自己。其实是自己在河里学完游泳后突然明白,自己把爱情当成调戏,其实是害怕自己受伤罢了。
人的一生大约会遇到2900万人,两个人相爱的概率却只有0.000049。就像张爱玲曾经说的那样“不管你的条件多差,总有一个人爱你,不管你的条件多好,也总有那么一个人不爱你。”爱上一个人是需要勇气的,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也是自己的缘份。每当看到身边的朋友或分手或在一起,就又一次以自己的公式来解自己的爱情不等式,有解无解,其实全在做题的自己。不敢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关于爱情,自己也只好说上句静待缘份,而自己要做的事就是努力成长,然后遇到那个自己不必取悦的人。
如果说毕业后是迷茫的黑暗,那自己就更加得珍惜这片毕业前的光明。珍惜这个还有一群人跟自己一起胡闹的时光吧,当自己哪天突然胡闹不起来了,自己也许就真的不再年轻了。这是个自己当导演的日子,每个人都是自己青春的导演,无论什么剧情,只要自己开机拍摄好了。
走自己想走的路吧!趁自己钱不多的时候,趁自己还有大把时间的时候,趁繁华未落,趁咖啡未凉,趁地铁未来,趁自己还可以翻山越岭,趁自己还可以漂洋过海,趁阳光正好,趁时间正对。
辛夷坞写了本书,《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尽管故事内容和无数言情小说一样狗血,可还是喜欢这个让人悸动的名字。青春是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定义,要我说,青春就是他妈的混蛋!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此文,致每一个自己!
2013年0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