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堡子】两个字,第一条显示的就是百度词典对它的解释:
●围有土墙的小城镇、村庄或堡塞。宋.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划一利害事》:“缘边弓箭手逐一两指挥,各筑堡子居住。”
●泛指村庄。《中国民间故事选·鲁班学艺》:“勤恳的老木匠一生盖了两个堡子, 鲁家南湾 , 鲁家北湾 。”
▼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这儿也有着一种被叫做【堡子】的堡子。有的已是残垣断壁;有的还能分辨出大概的主体;有的由于还有人在里面居住,或许是经常维修,保存的较为完整。
▼▼
我上小学那会儿,每天去学校都要经过一道山梁和一道川,说是川,其实只是两山之间的一段缓冲地带。这些地带却成了这儿最好的耕地,肥沃而平缓。就在这一道川上,至今还遗留着一堵墙,据老辈人讲,哪儿以前是一个【堡子】,是地主何家的庄子。但是现在,那里就只剩一堵墙了,其他地方都被开垦成了耕地。
另外一种较有传奇色彩的说法是,由于何地主得罪了一帮土匪,在某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这一帮土匪打马而来,个个锦衣夜行,腰佩钢刀,一夜之间屠尽了这个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庄园。传说,那一夜,人斯马叫。天亮后,人们看到整个堡子尸横遍野,只有在炕下面找到了两个仍在襁褓中的婴儿还有一丝生机。后来还听说,那夜何地主恰好外出讨债未归,也躲过了那一劫。
也有人说,在土匪屠戮庄园前,何地主就将一罐金子藏在了堡子附近,且在他死的时候留下了遗言,因此他的子孙一直在寻找这罐金子,只可惜天不遂人愿,他们一直未能找到。直到中国解放之后,经土地改革,这片土地被重新划分给了属于贫下中农的魏姓。在一次春耕的过程中,他们无意中发现了这罐金子。
▼▼▼
在我工作的地方,出门沿着硬化路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走,就在会宁与西吉的交接地带,也遗留着一个【堡子】。这个堡子和前面提到的堡子的区别就是,它建造在高山上,而这座山在这附近也是属于最高的那种。人只要站在山梁上,一眼就能看尽四周的一切。
听老辈人讲,这样的堡子还有很多,它们的作用和瞭望台的作用大体上一样,主要是用来观察敌情。一方面是由于它处在地势的最高点,视野就相对的开阔,只要周边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被观察的清清楚楚;另一方面就是,它所建造的位置,除了一面连接着山梁 ,其他三面被称作是绝缘峭壁也不为过。换句话就是,它就处在这个山脉的最末端,这样的地理位置何尝不是最好的防御阵地。
▼▼▼▼
我的朋友说,他家还住在【堡子】里。是他爷爷的爷爷攒了好多年粮食才换来的,然而,天不假年,他的高祖父没有住的上在那个时代只有地主才能住的起的堡子。就像今天我们仍旧住不起两百平米的楼房一样。
当前,仍旧生活在堡子里的人还有很多。我的朋友家住的只是比较小的一种,整个堡子里就他们一家,也许,未曾见过堡子的人无法想象这一切。其实,堡子和古代的城郭一模一样,只是被无限缩小了而已。从前,一个城郭可以容纳数以万计的人,而他们家的堡子却只能容纳他们一家人生活,也只够盖几间瓦房而已。
也有一些堡子比较大,里面可以同时容纳十几户或者更多的人家共同生活。堡子的墙很高也很厚,就像一座监狱。因此,很多人已经慢慢的搬迁出来了,因为在今天,我们已经不用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更不用害怕会有突如其来的盗匪。
▼▼▼▼▼
至今,我们这儿还有很多地方被命名为【堡子】,这和这些堡子之间究竟有没有具体的联系,我无从考证,那就把这些都留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