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题为“藏书之乐”,后来一想以我目前的购书数量和质量,与“藏书”相去甚远。若执意题为“藏书”未免玷污了藏书之名,遂改“买书之乐”。
买书的乐趣,我想非此中人很难体会。但想一人得了一件心爱的东西,内心的满足,旁人自然无法感同身受。
只喜读书还不够,只有真正爱书的人对书籍才有一种近乎执迷的喜爱,得不到辗转反侧,忧思难忘,甚至寝食难安。
书籍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为什么有人会对那么一打装订印刷的纸张有那么大的兴趣呢?此中的玄妙说来也非常简单,只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爱珍宝奇珍,我爱简牍书籍,不同的喜好罢了。
常有人问,买那么多书,你看得完吗?这个问题总令我嗤之以鼻,他自己不喜欢读书,看了几个字就觉得厌烦,像被催眠了似的,便觉得这世上的人看书都似他一般,一本书看了一年,翻了几百几千次,也只不过几十页。
其实爱书之人藏书大多不是为了看书,这或许很奇怪,其实再简单明了不过。如果为了“看书”,现在盗版的技术那么发达,盗印质量几与正版无区别,价格却便宜很多,还可以看电子书,甚至不需要任何成本。那么花大价钱买来的书,如果单纯为了看书自然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买书自然是真正喜爱实体书,把书籍当成艺术品来看待。封面的设计,整体的装帧,书名的题写都是艺术的一部分,翻开新书,从中飘出的草木之味夹杂着幽幽墨香,清新,自然,淡雅,令人闻之忘忧。
将书籍整齐的摆放在书架之上,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到《明史》《清史稿》,好像已把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拥抱在了怀里。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到朱熹、王阳明、张栻、黄宗羲,滋养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学说传承有序排列开来。从《全唐诗》、《全宋词》、四大名著到鲁迅、胡适,古典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如果能有这样一个书房,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啊!
藏书,却是一件费钱的事,值得收藏的书价格都不便宜。少则几十,多则几百,甚至几千也不新鲜。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出的《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全四册在某网站上要二百二十三元,实体书店还要更高,一套中华书局版的《阅微草堂笔记》也要七八十块,一套中华书局版的《全唐诗》二十册即使在有活动的情况下也要五百元以上,同为中华书局的《全宋词》也近三百元。如果想要收藏一套中华书局版的二十四史,没有四五千块也是无法达成愿望的。
所以,藏书的花费还是挺大的。幸好,我在买书上的花费向来都有累积,我把它叫“购书基金”,只是经常超支而已。每每超支,便会劝诫自己,这笔钱一定会从别的不必要的地方俭省出来,一二来去,需要节省的越积越多,只好一笔勾销,从头开始。
藏书的学问也很大,在选择藏书时同时要考虑年代、出版社、装帧、版次印次、发行量、作者等等,例如我所钟爱的《金庸作品集》,第一次在大陆出版时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是金迷心中的永恒的经典,现在旧书市场的价格高的离谱,品相好的叫价几万块也是平常,而后广州出版社出版的《金庸作品集》第一版也早已绝版,旧书市场上的价格在一千左右,而且盗版很多,而朗声旧版和新版的价格相对就便宜很多。同样一本书,不同的出版社,不同的校注者价格也有很大区别,价值上自然也有区别,比如《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普通读本四十块钱左右,而商务印书馆的《汇评会校红楼梦》就要二百多块,一是因为印刷、用纸都较好,而是因为有校评专家学者,出版社要支付稿费,成本自然很高,但是这样的版本发行量小,收藏价值相对就高。
简单的用价格来衡量一本书的价值过于俗气,但是价格往往能反映出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和行情,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亘古不变。有一本并不出名的书叫《一做校园的传说》,早已绝版,孔网上的价格竟然三百多,并不是因为这本书有多大价值,而是真的很难找到,高中的时候曾有一本,可惜的是后来竟丢了。
往往一本书有很多种版本,这样的书一般都是古代文学,因各种原因导致出现很多种版本,比如《金瓶梅》因被禁等原因,有三大体系,包括万历本、绣像本、张评本,区别主要在小说开头章节不同,有无绣像和批评。而《红楼梦》的版本就更多了,程甲本、程乙本、列藏本、脂批本等等十几种,若要搜集齐全了,花费甚巨。
再有一种收藏是“全集”,例如《鲁迅全集》、《老舍全集》等,都在二三十册以上,价格自然低。
更高级的收藏是孤本绝版乃至宋版,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甚至有钱也未必能买得到。
我买书是从工作后开始,细算起来也就是这两年的事。三套《金庸作品集》,四套《金瓶梅》其中三套为盗版,一套齐鲁出版社删节本正版,那是一次在哈西闲逛时遇到一个老阿姨正在变卖丈夫留下的藏书,花了四块钱,如获至宝,一套四大名著,一套《汇评会校红楼梦》,一套《全唐诗》,一套《全宋词》,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魏晋南北朝诗鉴赏辞典各一套,一套岳麓书院版《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一套白话《资治通鉴》,一套中华书局版《明通鉴》,台湾原版《奇门遁甲》一本,以及《三命通会》、《梅花易数》等玄学类书籍若干,最近因缘又买了几本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等书,以及《诗经》《黄帝内经》《周易》等书,另外还有些严肃文学杂志以及李碧华、白先勇、张爱玲、贾平凹、三毛等现当代名家小说、散文若干,书籍总量在四五百本左右,不能胜记。
可惜的是,藏书越来越多,却没有一个合适的书架,不失为遗憾。只是,流年似水,该有的都会有,无须急,不要争。
�{�dT�*�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