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令人震撼的生命故事

落叶和新芽

1.还能和以前一样吗?

父亲2015年年底感染了心肌内膜炎,当时在老家医院无法确诊,于是转到北京。我带他去阜外心血管挂急诊,医生当时就不让走,让他马上住院。因为细菌感染,在瓣膜上有了赘生物,赘生物如果在手术前脱落,就有生命危险。

经过42天的住院消炎,终于具备手术条件,准备开胸切除赘生物并更换心脏瓣膜。

手术很惊险,在第一次手术后不到十分钟,门口的医生通知我们,父亲手术缝合后,发现内腔大量出血,需要2次开胸止血。

还好术后父亲恢复的不错,就是心率有点偏低,而且用钢丝缝合的胸口,一直隐隐作痛。

故事还没有完,今年9月份,父亲来北京复查。他说胸口骨头缝合的地方,还是会有疼痛的感觉,尽管外面已经结疤了,而且在当地医院照X光和B超,也显示没有问题。

我觉得很纳闷,都已经快一年半了,既然检查都说恢复的不错,骨头怎么还是痛呢?当时特意挂了一个专家号,专家看了片子说:没问题,恢复的不错。我说:怎么现在还是疼痛呢?专家回答:就是这样的,这很正常。平常注意一下,不要做剧烈运动和重体力活,好好休息就行。

我还是不死心,看到当时做手术的副主任医生当天有号,于是又挂了一个号。这个大夫看完检查报告之后,是同样的说法。这次我非得问清楚,我说:胸口疼痛能不能开点药,而且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还是没有恢复?

大夫说:不用用药,平常注意点就行了,恢复的挺好的。我再追问:那胸口什么时候才能不疼痛了呢?

当时这个医生愣了一下,然后盯着我,几乎是一字一句的和我说:“你觉得术后,还能恢复得和普通人一样吗”?我愕然……

2.你能做到吗?

一项医学调查显示,心脏科医生告诉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如果不改变个人生活习惯,如饮食、锻炼、吸烟将必死无疑。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1/7的人会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仅1/7!可以肯定的是,剩下的6/7的人也想活下来,也想陪伴家人走过更长的时间。在明确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做的话会有什么危险的情况下,他们依旧无法做到。最后死神如约而至。

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明知道要控制饮食、锻炼身体、晚上早点睡……,可就是做不到。即便是100%认可的真理,在时间的长河中,在现实的逼迫下,也被忽略和遗忘,被置之脑后……

如果换做是你,你能做到吗?

3.小土堆的故事

有一次看《头脑特工队》,莱丽小时候想象的玩伴“冰棒”消失了。

三岁半的儿子问我,冰棒怎么了?

我解释道:去世了。

儿子:去世是什么?

我:就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以后你就看不到了。

某一天在床上,儿子和我说:爸爸,去世了,是不是就要去小土堆?

我愕然,心想,这小子从哪儿听说的。于是回答说:是的啊。

儿子笑着说:爸爸去世了,我想你的话,就去小土堆看你。

我心头一震,眼泪都差点掉下来……


生命是一条单行道,就如这句话所说: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想着活着回去,我们不可逆转的走向衰老和死亡。因此,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是大多数人看完故事之后的想法。

但是,如果我们学不会取舍,就会像第2个故事中的人,明知道要怎么办,却无法做出改变。最后,在悔恨和自责中迎接生命的尽头。

如此说来,生命的存在究竟又有何意义呢?

就像如今我的角色,在生命的链条中,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既要面对父母的日渐衰老,也感受到了儿子这个新生命的希望。在代际的交替中,在自我的成长和衰落中,感受更迭和变化,体会衰老和新生,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和魅力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冷风冷雨的夜里,一位身穿蓝白法袍的女子,由炉石传送而至。疲惫让身为肯瑞托领袖的她一丝惘然,她看到了麦迪文的身影,在...
    龙曜阅读 2,828评论 1 3
  • 风雨如晦,不厌不归。 站在楼道中背风的半圆顶看台上观雨,有一种别样的油然快意。只见那雨注纷纷齐整地掠过自身,以一种...
    月泊东山阅读 1,625评论 0 0
  • 淅淅沥沥的小雨,从窗户台上滴答掉落,一声又一声总会让人有些感慨,又一年12月份了,陪伴在身边除了最亲至爱,除了不断...
    商淮阅读 7,898评论 21 89
  • 生活没有真正的完美,只有不完美才是最真实的美;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只有披荆斩棘才能路路顺;生活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
    鼗豸爻爻阅读 94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