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特别经常说的一个词叫做成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是并不好的。
老师给了一张图
给解释了一下心理成长。
左边有个蓝色的球代表我们的习惯,如果我们自己不觉察的话,会一直沿着这条蓝线向前移动,是我们日常的未来。
但是有一天当习惯被打破的时候,开始反思自我,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很多问题。感觉很多事情都崩溃了。这时候会觉得非常不舒服,内心也会崩塌。但是跌落了谷底之后,经过自我觉察之后,我们会走到那条黄线,到达我们要超越的未来。会比原来的日常的未来要超越很多。
在这里给我们打一下预防针,这些抑郁的感觉,自责的感觉是有的,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会把这种情绪用能量慢慢给聚集起来。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灵的空间
我们自己在中间,父母在上面,下面是孩子,左右两边分别代表着伴侣和兄弟姐妹。当所有空间都被填满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很幸福很快乐。必须都要有人,没有人有东西也可以。
这里提到了两点,第1个一定是要有东西在的,比如宅男没有伴侣的的时候,会选择游戏。出租车司机跟妻子关系不好,就选择逃避家庭,控制自己的车。
第2个每个空间都要有原本的对象,如果填错的话会出问题,容易导致家庭不和谐。这个地方提到我们心中一定必须得装着自己,否则自己就是空的。
一些个案,表面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是心灵空间错位引起的。
老师一共讲到了三个身份错误的话题:
一、和伴侣之间的身份错位
1、 把伴侣当父母。
A我的感受你要负责。(因为在童年的时候,父母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在长大之后让伴侣来满足。非常典型的表现就是我的感受,你得负责。年轻女孩,谈恋爱的时候向男朋友喊爸爸,用孩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B 要求对方必须得对自己无条件的好。就像父母照顾自己一样。有一本书叫做《巨婴国》,讲的就是虽然我们心理年龄成长了。但生理年龄依然不成熟,仍然保留着与母亲共生的状态。
伴侣是不需要背负父母的责任的。
2、把伴侣当孩子。
A认为你的事儿,我都得管。
案例:强势的女方有家族的生意,男方开始为女方做事,后来男方开始不做事,养成酗酒习惯以及各种恶心。妻子对丈夫严重不满,经过分析后得出,女方做的太多了。将男人原本承担的责任给夺走了。
男人是雄性动物,需要征战四方的。女方当养孩子一样养男人,就容易出问题,一旦错误就容易造成麻烦。
B有些人比较喜欢教训另一半,认为要去改造对方?
现在我们常见的就是一方学习了,就认为另一方不进步了。想改造对方时表达的能量,给对方带来的感觉就像是孩子没写完作业之后被挨批评一样。
以女生为例,把伴侣当做父母或者孩子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把爸爸当伴侣以及把孩子打造成伴侣。
在丧偶式家庭当中,爸爸总是不回家,对孩子不上心,老婆的心灵空间容易变的比较空,就会把孩子当成伴侣。
如果是这样的妻子,老公的状况是怎样的?
老公也有自己的心灵空间,当被当孩子、当父亲的角色时,压力会很大。导致老公的伴侣位置也会空出来,这时候就容易找人替代。这就是从心灵空间的角度来解释如何看待出轨的问题。
从男人的角度来看:
不被妻子理解,总被当成孩子。真相是男人容易把自己的母亲当伴侣,导致妻子没有了位置,这样的家庭里,妻子不被尊重,也会很寂寞,也容易空出位置,找人填补。
男人离不开妈,女人离不开爸,是中国常见的家庭错位情况。
是否就完全不能错位呢?不一定。和睦家庭有一个特点,大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位,但可以跳出来。当要求对方做什么事情时,对方不愿意做,是会跳出来的。和睦的关系是可以做到身份切换的,坏的关系是陷入到一个固有的模式里出不来。
讲知识最怕的是大家没有觉察,我们是为了告诉大家方法,如果总觉得自己对,对方错,就容易忽略到作为爱人应该做的事情,容易跳身份。家庭关系就会出现问题。
3、与爱人关系错位,是原生家庭关系错位。
因为童年中的一些未完成,导致了把这些关系带入到与伴侣的关系当中。
二、与父母常见的身份错位
1、把父母当同党。
同党的意思是跟谁一伙儿,比如跟妈妈站在一边,孤立爸爸。同党一般发生在同性之间的关系,特点是你的看法就是我的看法。妈妈认为什么,孩子就觉得是什么。
导致的影响是,妈妈以自己的角度看待男人,也会影响女儿看待男人的角度。妈妈说男人不是好东西,女儿也会认同。很多人会用妈妈的角度来找自己的伴侣。
比如:妈妈认为要找有上进心的男人为伴侣,女儿也会让按照这个想法去做。
觉察一下,当自己以妈妈的角度去要求伴侣的时候,寻找的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特殊案例:女强人在历任的亲密关系当中总是被家暴,在她的家庭关系当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信条:我妈说了,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男人容易家庭暴力,你一定要小心。
当她抱着这样的信念时,即便后来遇到的是非常文静的男性,也引发了家暴。在描述的时候,女性会经常蹦出妈妈教导的信念,男人是容易家庭暴力的,因此经常会在起争执的时候说你是不是要打我,要动手。当不断暗示对方,在这样的身份投射中,最后男人还是动手了。
当你以家庭的看法来看待对方时,你的看法一定会影响到你的生活。切记审视自己的想法。
2、把父母当伴侣。
常发生在异性当中,比如女孩会觉得没有人配得上自己的爸爸,认为爸爸像男人,有担当,而自己的妈妈却不行。将来我嫁人,一定要找我爸爸那样的人,这样散发出来的能量是伴侣的能量。这样的女孩会按照爸爸的标准找男人,当女孩长大后,选择的男人一定跟自己的家庭有关系。
问题也出在了不觉察当中,当投射破灭后,幻想将伴侣改造为爸爸时,问题就容易来了。
3、把父母当孩子。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严重的问题,原因是时代发展太快,父母容易脱节。
有三点
A 爸妈之间的关系,需要我负责
仿佛父母特别不会处理关系,爱吵架,我需要去管。其实我们不见得了解父母之间的关系,这不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但这个信念是从哪里来的?
追溯到童年,小的时候父母总吵架,但小孩子认为自己是全能的,整个世界都是围绕着自己转的。父母吵架的事情,孩子认为也需要自己负责,也会认为生活中的错误也是自己的错误,必须让父母的关系好了之后,他们才能爱我。
当到了成年人之后,仍愿意去干涉父母的吵架问题。
B.你得先过好,我才能好。
当觉得妈妈生活很苦,为家庭付出了非常多。自己也会背负这样的能量。我们的潜意识是要与父母一样,为了表达忠诚,即便去选择受苦,但这样的能量导致不能活出自己。
解决方法是什么?
觉察到自己的身份错位,我可以和妈妈不一样。
C.我教你们怎么生活。
带来的影响是,失去了和父母正常的联系。
案例:一男士的母亲得了癌症,他希望母亲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享受生活,但是母亲总是忍不住去干活,即便是忍者疼痛也要去做,制止了也不听。结果带来了很多争执,作为儿子的也感觉到非常痛苦,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虽然男士很爱自己的母亲,但这里面是否包括接受自己母亲一生当中形成的价值观呢?正是因为母亲即将离世,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到自己的身份去做回孩子。当母亲干活的时候,与其说服不干,不如帮助母亲一起做。
帮母亲实现母亲的价值观,才是真正的爱。母亲所剩的生命时间已不多,与其争夺价值观的层面,不如重新让母亲拥有母亲的身份。
价值观即便不统一,也可以去爱,需要从身份上去聊。父母也许最舒服的身份是孩子作为儿女来对待他,而不是子女老是想着要改变父母的价值观。
三、与孩子常见的身份错误
1、把孩子当伴侣。
表现:我受的苦你得心疼,你爸对我不好,你要理解我,帮我,既像伴侣又像同党。
2、把孩子当同党。
你得站在我这边,我怎么想你也得这么想。
3、把孩子当父母。
A 你以后要养我,你要为我奉献。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平衡呢?
很简单:家长付出,孩子接受。当父母问孩子要的时候,这个身份就是反了。
举例:大树与种子的例子。
种子不能反哺大树,为了大树而牺牲,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整个物种都将会灭绝。永远都是新的一代吸收父母的能量,这是自然规律。
很多父母是因为来自社会、文化的不安全感的因素,导致会有这样的观点,孩子不养自己了怎么办,养儿就是为了防老,因此会不断绑架孩子。你将来必须要养我,必须为我负责。
在很多人心目中,把孝顺变成了一种赎罪的心态,从而导致了孩子活不出来孩子的能量,认为父母还苦着呢,我不能好。
B我们不离婚都是因为你让孩子抬不起头。
孩子会有一种全能感,认为自己的能量大,可以左右父母的婚姻,自己可以凌驾于父母之上,做父母的父母。
另外一种状况,孩子会觉得自己是罪人,抬不起头。
觉得你们不好都是因为我的原因。
C 我都听你的。
将自己的生命交给孩子,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可承受之重。
关于家庭系统的五个空间错位,接下来看多系统的,简单带过。
“我”在核心部分,中间小圈叫做“家庭系统”,再外一层叫做“组织系统”,最外层叫做“心灵支撑系统”。
这三个系统构成一个多系统的心灵空间。
在这个大的空间,也是会有系统错位的。
当里圈家庭系统少了人填补的话,外面的圈就会补进来。
看红色的箭头部分。
向上追随:如果从小父母的位置缺失,会将领导投射为自己的父母。将领导放在爸妈的位置上,对领导的期待就如同对待父母的期待。在事业上一定会出现问题。
案例:男性朋友总抱怨领导,领导凡事要求汇报,不满后开始吐槽:为什么总需要向你汇报?交给我就不行了吗?为什么这么不相信我?
当问及与父亲的关系时,瞬间找到了答案。童年的记忆当中也是经常被父亲管制,不给空间,在领导这儿再次投射了过来。
协助关系:
将死党、同事的关系投射为兄弟姐妹。
将合作伙伴当为伴侣:
可能抽离不了工作的身份,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领导容易将下属投射为孩子:
案例:领导将《弟子规》当企业文化,把员工当成孩子,这也是企业的瓶颈。导致事业格局不太够。
刘备与曹操的对比,刘备把下属的位置高于孩子;曹操区别对待,但曹操手下大将如云。
自己的身心成熟度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三种状态。
家长、成人、孩子。
这张图左边为男人的状态,右边为女人的状态。
成年人之间的交流应该为绿线部分,这是一种和谐的状态。
但当有错位的时候,比如:男人在家长状态,女人在孩子状态,就会投射为爸爸,爸爸教育女儿的状态。反过来就是妈妈教育儿子,儿子寻找妈妈。这是错位。
大家可以在对话中觉察一下。
场景1 老公找不到钥匙,问老婆。
老公:我钥匙放在哪儿了,你看到了吗?(成年人的交流)
老婆:你为什么什么事儿都问我,又怪我。(孩子对家长的对话,你不应该说我)
分析:老公是成人对成人,老婆是孩子对家长。如果长久以来老婆都以这样的方式回复,老公就变成了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就会造成错位,这种关系下,老公的压力就会变大。伴侣位缺失。
场景2:老公工作不顺心,遇到事情,心情沮丧,回家后。
老公:我今天非常难受(成年人的对话)
老婆:我早就告诉你要早点离开,早就说了要多学一些沟通……(跳身份,家长与孩子的状态)
我来跟大家聊一下昨天老师布置作业的情况。
所讲的理论知识并不是为了拉一条横线来判断对错,所有的都是为了觉察。昨天的课程中是让大家来觉察自己的身份是否错位了。
上节课前老师布置了作业,让写一下对身边人的期待。对爸爸妈妈爱人的评价,写出期待他们做到,但是总做不到的事情。结合这次课程我们可以检查一下我们之前写的评价或者一些期待以及他们做不到的事情,在这个身份上我们是否犯了错误?
目的:反思身份是否正确。
我们的作业是:
身份觉察练习。
选择三个你觉得重要的人,分别针对每个人做如下练习:
1、面对TA,你是否有身份错位的情况,如果有,那么详细描述一下。
2、面对TA,你应有的身份是?
3、你在应有的身份中,什么对你来说最重要或最有价值?至少写出三条价值。
这三个人可以是你身边最重要的关系,孩子,爱人,父母。如果觉得重要,领导也可以选择。写完这些人之后问自己的问题,然后面对这些人自己是否有身份错位的问题。
把之前写的课前作业也都找出来,看着之前写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那些评价是不是作为自己应有身份而发出的评价?
这样的应有角色当中,什么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老师也强调了作业的重要性,重要的功课不是课程本身,而是我们生活的习题。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如果听课,看内容,找公众号就可以,我们建训练营的目的是把生活当做最重要的议题。
大家的优秀作业,我们依然会进行评比,同时针对大家的问题,老师也会筛选一部分来进行指导。
选修作业:听唐书会的《系统排列》
身份是参考了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