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通过研读,我深刻感受到其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和时代价值,以下是我自己的一点心得与感悟。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第五卷开篇即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核心,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针对性。与西方现代化模式相比,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鲜明特色。
二、坚持“两个结合”,推动理论创新与文化传承
第五卷深刻体现了“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论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明了方向。
在文化专题中,书中系统论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如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并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书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这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的继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发展。这种理论自觉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现代化的过程,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和文明形态的重塑。
三、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五卷专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专题,系统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这一论断为新时代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书中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住重大关键环节。如,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这些举措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精准把握。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速问题,而是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四、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第五卷多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这一论断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书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强调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脱贫攻坚战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些成就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五、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第五卷第十八专题专设“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系统论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一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政治清醒和历史担当。
书中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等五大体系。这些举措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也是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探索。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党的自我革命不仅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一部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权威著作。通过研读这部著作,我不仅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也增强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以这部著作为指导,立足本职岗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