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光是写下“北漂”这两个字就觉得充满了故事感。
我去北漂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女生。确切地说,是毕业刚去北京时候认识的。在诺大的北京城,我们进入了同一家公司,做着差不多的工作。我们既是同事,也是朋友,最后只是朋友。
刚认识的时候,她一米六的个子,瘦瘦的,皮肤黝黑,一对漂亮的大双眼皮眼睛,干净明亮。看起来稚气未脱,还有青春懵懂的模样。
那时候正值毕业季,同我们一起进入公司的还有其他几个女生。但没多久,她们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职了,十几平的办公室只剩了我们两人相依为命。自然,彼此间话也就多了起来。
也是这时候我才知道,她心里装着一个新闻梦,大学还选了新闻专业,梦想是当一名记者,那种出了事冲在第一线,或是为了某件事收集证据挖掘真相的记者。和现在的工作也不能说完全不搭边吧,但一个新闻,一个出版,再划分到具体岗位上,似乎也沾不上什么了。
一年多的时间足够我们相互了解,那些日积月累的情谊早就超出了同事的范围。我一直是一个比较独立的人,而且家里有兄长,性格有些男生气,和她比起来似乎显得更冷漠、理智、干脆一些。而她会每天提醒我吃早饭,早休息,还会经常看天气预报,降温了就告诉我要多穿衣服。我搬家她也会义无反顾地帮我,挑重的拿。我有时嫌她啰嗦,便说:“我妈都没你这样爱操心。”
她看我早上经常为了多睡一会舍弃吃早餐,便会每天在楼下买早饭时多买一份,给我带着,那份味多美的面包➕豆浆,就是我们最好吃的早餐。我去医院打疫苗她也总会陪着,我要是不告诉她,自己去了,她知道后能啰嗦我半天,但是听着真的很温暖。不知道什么时候,也逐渐开始习惯她走路要挽胳膊、有时还要拥抱一下的肢体接触,有时在一块玩的晚了,还能毫无芥蒂地在一块睡觉,把腿搭在对方身上。
我发现,在这让人望不着边际的北京城,人人都是一座孤岛的北京城,也有人在踏踏实实地爱着我。我一边嫌弃着她的爱操心,一边享受着她的爱护。
有一次,她陪我去配眼镜,到了配镜店里,她看到凳子就会让我去坐;看我调视力就接过我手上的包;到了选镜框就一直陪我挑选,出主意;我坐沙发上休息时,她看到有饮水机,就给我倒杯水;到砍价的时候帮我一起砍,全程都在一心一意地为我做些什么。最后,配镜的大哥当着我俩面说,让我找男朋友的时候就照着这样的标准找,一定会幸福的,我俩听着,一阵狂笑。
日子过的很快,关于她的梦想,我们已经很少提及,只是偶尔聊起的时候,变成了调侃和自嘲的玩笑话,对新闻的敏感度变成了对八卦的兴奋。有时候我说她还是梦想不够坚定,应该在最开始就朝着梦想出发。但是梦想这东西,又岂是你朝着它走去,它就会朝着你走来的。
不是每个人都有选择,即使有选择,也不是都有勇气。和成功一样,实现梦想需要靠努力,更需要靠运气。但不成功时,总得先活下去。
后来,她谈了恋爱,我离职了。她沉迷爱情,我说:“太快了”,她说:“没办法,爱了”。离职后,关于她恋爱的很多细节,我都不太知道了。
再后来,我找了新工作,我们还会在周末的时候一起约着出去玩。只要有事,她还是会尽力帮我,有她在,我在北京似乎就有家一样。有一次,我妈去北京,我们还一起吃了晚饭,见面的时候,她给我妈送了一束花,亲切地喊她:“干妈”。我妈说:“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有人送她花”。然后开心地拍了照片,做成了她的微信头像,好久没换过。
2021年10月,我收到她消息说辞职了,要回老家。她男朋友也回去,准备一边考研一边打算以后在一起的生活。我说你决定了就好。
离开的时候,我坐了一个多小时地铁去帮她收拾东西,看着打包的一个个箱子,被快递员拉走,就好像一个故事到走到了结局一样。那天晚上,我们又睡在了一起,已经记不清聊啥了,但是记得很晚才睡。
她给我了很多东西,一堆衣架、收纳箱、笔筒、棉花被、四件套、还有很多小玩意。我把它们融进了我的屋里,继续陪着我生活。
我一个人去逛商场、去医院、站在红绿灯路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与我擦肩而过,却无一人与我有关。有时候回忆起我们互相陪伴的日子,感觉真好,有了她,我在北京似乎有了定位。
慢慢地,又听到她分手的消息,相亲无果的消息,父母催婚的消息,考研失败的消息,找工作失败的消息,对薄公堂的消息,又上班的消息,很多很多的消息,却也是隔着一个屏幕,远远地听着。
如今,我也离开了北京,我们的环境一次次变化,但还好我们还未丢失联系,即便是远方的消息,也觉得还在就好。我们都是普通人,只能用普通的方式去爱着。
自从我们认识,她从未错过过的我的生日,生日祝福和礼物总会准时到。
这离别的好几年,我们中间就见过一次,她去北京看我,一起吃饭、逛街、做美容、睡觉。还是聊了很多,睡得很晚,然后又匆忙离去,我把她接回来,又送走。
此去又经年,我们又许久未见,连翻相册都都需要费很大的功夫才能找到我们的痕迹。上次当我说我要订婚,她就已经开始在给我物色结婚礼物了。
她还是她,而我只要是我,她就会无条件支持我。每一次离别,相聚都是故事,下一场相聚相信我们又会有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