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徐峥选的他妈什么演员
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m7CQk0k_IpZxCSG6CuQqCg
文章来源:Sir电影-1月29日推文
选题分析(文章是围绕一个什么核心内容在写,这个选题为什么好?):
这篇文章的选题是演员黄梅莹。该选题要是放在风平浪静的日子,会比较普通,但是恰恰她是争议电影《囧妈》的主角之一,演的恰恰是一位妈妈,疫情下,我们很多人在和妈妈长时间相处的过程中,可能正在遭遇着“妈妈的爱”而不能自已,因此,这个选题是非常棒的!
标题分析(这个标题为什么能吸睛):初一看还以为作者在标题中骂人,但仔细一品,不得不佩服Sir毒辣的口舌,这个标题可谓吸睛无数啊,徐峥是个流量,他妈什么演员就像勾子一样勾住你好奇的小眼睛,而且整句话给人一种强烈的“泄愤”的感受,情绪煽动力十足。
看点分析(这个选题为什么值得去写,读者为什么喜欢读这篇文章):
这是一篇角度非常独特的影评,没有大是大非的对整个电影进行解读,而是评价其中的一个演员。我作文一个读者,很喜欢读。因为它观点很清晰,读了我就很佩服黄梅莹这个演员,读了我还在重新思考自己和妈妈的关系,自己对妈妈怎么样。
转发点分析(文章打动人心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地方):
我愿意转发这篇文章,是因为它的结尾实在很打动人心。结尾处,我看到“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父母突然就变老了,因为我们没有做好准备去接受父母早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事实”这一句,有拍大腿的冲动,我觉得Sir说得太到位了,就是这样子的,他说出了我心里明白但是嘴上讲不明白的东西。
切入点分析(文章从哪里开始下刀子的?作者为什么选择从这里下刀子?):
本文从对《囧妈》中黄梅莹的出色演技做评价进行切入,作者认为她演绎出了一个全中国都最熟悉、最了解的角色,且结果让所有人看完心服口服。本位是写黄梅莹这个演员的,没有从她的家世背景切入,也没有从她这么多年的从影业绩切入,却选择了评价其在《囧妈》中的表现切入,是很犀利而且聪明的,第一因为这部电影当下是热点,第二她在其中的表现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
内容详细分析(起承转合):
第一部分:找到少女。
1、黄梅莹低调老戏骨,几乎是妈妈专业户。
2、黄梅莹演妈妈并非本色出演,而是重新找回少女感。从她的剧外行为,到她这个角色的设定,黄梅莹始终在寻找少女感。
第二部分:找到共鸣。
1、作为一个成年人,回老家和父母相处,开始幸福,时间长了会很崩溃。黄梅莹抓住了这种矛盾,将它很好的演绎出来。(电影中喂食片段、大张伟上节目描述亲妈喂食)
2、黄梅莹不仅演绎出我们对父母的歉疚,更演绎出妈妈端着架子爱我们的可爱。
第三部分:找回爱。
1、回看她曾经的作品,你能找到无数让你揪心的瞬间。(《孔雀》片段回顾,《囧妈》最后黄梅莹脱下假发的那一幕)
2、我们没有做好准备去接受父母早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事实。(举例论证:一个普通武汉家庭的亲情是如何经受死亡的考验)
结尾:呼吁读者为自己的妈妈,多少做点什么。
对我写作的启示:
拆解了Sir电影的三篇文章后,
我有几点收获。
1、我觉得看影评很有意思,写影评也很有意思,而且有意义。像Sir写的影评,几乎篇篇爆款,当天写的,当天就能上十万加,这样的流量,如果确实写的很赞,那么写影评该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儿啊。
2、其实Sir的作品中,我好几次看到了有语病,而且他也极少写那种文采斐然的句子,但是写的就是很扎心,都是接地气的大俗话。
3、他的影评每个部分的主题句都很有特色,比如第24篇拆文,讲火锅的。他的分标题是鲜、热,今天这篇文章,他的分标题是找到少女、找到共鸣、找回爱,这样会让读者看到非常精炼,逻辑清晰的观点。
4、写影评不需要大是大非的评价整个作品,每部电影都有非常丰富的角度可以来被赏析,如某个演员、某一幕剧情、动作、化妆、拍摄地、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等,写书评也是如此,所以写书评影评时,思路一定不可以那么狭隘,要放开,把作品放到一个大环境下去细看细究。
5、要想写出好的书评影评,那么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不能少,换句话说,作者本身看了多少本书(多少部电影),又深度理解了其中多少本(部),这可是个非常关键的基本功。Sir之所以有这么多独到的观点,我认为是因为他的思维范式,他知道从哪些角度来看作品,这个思维敏感度怎么来的,大量的观影大量的思考得来的,因此,语言水平,写作技巧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6、我特别喜欢Sir电影的结尾写法。比如他写演员尹昉,结尾写道:我们要记住的是尹昉身上那种难以被环境同化的特质,或许让我们想起面目日渐模糊的自己,想起那些还值得坚持的东西。比如他写《沸腾吧火锅》,结尾写道:我们在等着一个“以后”。一个不用戴口罩就能热情拥抱的以后;一个一呼百应就能召集一堆火锅的以后;一个不再惧怕寒冬,春天已经来到的以后;一个日夜相伴一味没什么,但没有了才是倍感怀念的过去(以后)。再比如今天这一篇,写妈妈专业户黄梅莹,结尾写道: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父母突然就变老了,因为我们没有做好准备去接受父母早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事实”。这种结尾是非常有信息增量的,能在最后一瞬勾住你,打动你,让你忍不住转发,因为它跳出了电影本身,跳进了每一个读者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