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的脸,四月的天”说的就是孩子的情绪多变,可能上一秒正喜笑颜开,下一秒就涕泪四流,作业没写好,考试没考好,小朋友之间有矛盾了,想要新玩具了,想吃好吃的了,都能让孩子撅起嘴巴,闹起小情绪,还有很多时候,简直莫名其妙,你都不知道孩子情绪的点是在哪?问也不说,就是给你甩脸子,闹脾气,其实,是因为小孩子也不知道原因。
如果孩子有情绪,甚至发脾气了,那么恭喜,说明咱家宝宝生命力旺盛,自主性强,敢于向你表达,也就有了跟孩子沟通,帮助他们成长的机会和桥梁。
在很长一个时期,坏情绪是不允许存在的,我们小时候哭鼻子,最大可能是被呵斥:不许哭!3!2!1!再哭就不要你了!男孩子要坚强!小孩子要听话!……于是我们的很多情绪是被积压起来的,没有学会与不好的感觉和平相处,也不大会形容和表达那些不好的感觉,它只是作为混沌的力量潜藏在我们身心里。
也许遇到了隔辈亲,也许有溺爱的父母,我们撒泼打滚闹情绪的方式很好用,只要坚持闹,就会被满足,所以,这个发脾气使性子解决问题的程序也被我们保留了下来,可惜它并没有教会我们控制和约束,没有树立边界和原则,我们没有学会通过冷静和克制去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长大做了父母,面对我们的孩子,对他们的爱是本能,隐藏在身体里的洪荒之力也是本能,我们象复读机一样把最厌恶和恐惧的话脱口而出:不许哭!3!2!1!再哭就不要你了!男孩子要坚强!小孩子要听话!……,我们被触动了那混沌的力量,既有满足当年可怜的自己(也即眼前委屈的孩子)的冲动,又有父母附体,终于可以颐指气使,发泄情绪,看那个弱小被自己降服的暗爽—我终于长大了!是的,我们活成了那个讨厌的人,你有没有多次闪回当年被指责批评的场景?我们任由自己的脾气和性子压制孩子的脾气和性子,却不会冷静和克制的去面对并解决问题,于是这轮回还将继续。
我们需要提前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的分辨我们面对孩子的情绪时那股烦躁、愤怒、恐慌、悲哀等等情绪从哪来?我们自己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学了那么多育儿知识、应对方法却都不管用,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脱口而出的恶语?当下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出了问题?
我们的情绪应该到哪去呢?在那个被孩子激得无名火起的当下,其实左右我们的是儿时的情绪,所以,静下来和我们的孩子待在一起,一起面对那个难题,去化解它,只有了解了我们自己,才可能真正的懂得孩子。有了这个基础,我们不做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可以“断案如神”的大人,而是平等的孩子,通过这个契机,达成互相的理解,一起学会和坏情绪打交道。
首先,学会觉知和表达感受,尽量精确的描述孩子的情绪和我们的感受,不只是不开心,不高兴,而是知道由什么引起的委屈,哀伤,懊恼,羞愧,烦乱,愤怒,失望……也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能看到你的情绪,感受到你的陪伴,从而打破混沌,认清对手。
然后,跟着孩子的感觉走,有了你的照见和陪伴,我想他们会慢慢平静下来,可以征询下:我能为你做什么吗?需要我帮助什么吗?进一步给予支持,但要设立界限,你的帮助不能越界,尽量给孩子自主,自力的空间,用好这个成长的机会,也相信他们会成功化解这波情绪攻击,着手解决实际的问题。
最后,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回顾总结下,情绪一下上头,陷入抓狂,又慢慢恢复理智,妥善解决的过程,认识到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和作用,也学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与孩子相处,平等又尊重,温柔而坚定的理解和陪伴很重要,自己的情绪稳定很重要,不急不躁慢下来的指导思想很重要。
每一次坏情绪都是和孩子共同成长,教育小宝宝同时也是疗愈自己这个大宝宝的好机会,愿我们每次象发现宝藏一样,对待孩子的坏情绪,象发现绝世宝藏一样,呵护孩子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