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第三册,一共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八一一年末,西欧军队开始集中,加强战备,一八一二年,由西而东向俄国边境移动。从一八一一年起,俄国军队也开始向边境集结。冲突的双方相互指责是对方打破了和平的局面,双方都找到了各自开战的理由。拿破仑军队在涅曼河战斗热情高涨,而在俄国宫廷内,贵族官僚依旧沉迷于纸醉金迷之中,并不把拿破仑将要越过俄国边境的事放在心上,直到拿破仑度过涅曼河的消息传来,亚历山大皇帝才急忙派出使臣巴拉舍夫去跟拿破仑谈判,说是谈判,要传达的话更像是问责。
巴拉舍夫在到达法军的营地,涅曼河附近时,受到了法国将领的怠慢。直到四天后,巴拉舍夫才见到拿破仑,而见面的地点恰好是几天前亚历山大派遣巴拉舍夫作为使者去见拿破仑的那个书房,此时,亚历山大的书房已经成了拿破仑的接待室。在熟悉的接待室里,在谈判的过程中,拿破仑盛气逼人,不给巴拉舍夫任何辩解的机会,直到拿破仑满腔的怒火超着巴拉舍夫发泄完毕,才给巴拉舍夫把要传达的话说出来,但拿破仑对巴拉舍夫带的话表现得很冷淡。最后拿破仑草草就结束了谈判。然而,在谈判后的宴会上,拿破仑又出人意料地对巴拉舍夫热情了起来,但在谈话中,拿破仑对亚历山大皇帝和俄国人充满了不屑与蔑视。最后,巴拉舍夫带回了拿破仑给亚历山大皇帝的最后一封信,于是战争开始了。
安德烈公爵在娜塔莎背弃了两人的婚姻后,就到处寻找阿纳托利·库拉金,他要和阿纳托利·库拉金决斗。安德烈公爵寻着库拉金的踪迹先去了彼得堡,遇见了老上司库图佐夫,在库图佐夫的建议下一起去了摩尔达维亚部队,然后又跟随着部队去了土耳其,但始终没找到阿纳托利。在土耳其,因为库图佐夫看不惯安德烈勤奋执着的工作态度,又把安德烈公爵打发到了巴克莱·德·托利那儿去了。在去往巴克莱·德·托利部队的途中,安德烈顺道去了趟童山老家,分别的时候,安德烈要求父亲应该善待玛丽亚公爵小姐而和老公爵闹得很不愉快,和家里人不欢而别。
安德烈到了巴克莱·德·托利的司令部,亚历山大皇帝和他的随行宫廷人员也在这。在这里,安德烈又一次见识了皇帝宫廷集团的腐败和腐朽,虽然,安德烈在向皇帝汇报工作时,受到了亚历山大皇帝的赏识,并有意留安德烈在宫廷里谋一个职位,但安德烈拒绝了皇帝的好意,毅然请求去军队服务。
尼古拉·罗斯托夫在站前收到了父母的信,信中要求他退伍回家。但尼古拉在军队里,已经爱上了军队的生活,爱上了荣誉,同时他也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了责任感,所以他既没有退伍,也没有请假回家,他在军队中还因为置办马匹的事得到了赞赏,受到了提升。尼古拉·罗斯托夫已然和曾经的杰尼索夫一样,有了自己的侍从拉夫鲁什卡,也有了一个和自己当年一样年少无知的下属小军官伊林,而尼古拉·罗斯托夫也成了一位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骑兵连连长。在一次行军途中,尼古拉·罗斯托夫所在的军队突然与法军交上了火,尼古拉·罗斯托夫在战斗开始前表现得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战斗中,他也是瞅准了机会,不等命令,便带领自己的骑兵连队向敌人冲锋,冲锋不仅冲散了正在追击的法国骑兵,拯救了另一个骑兵连,尼古拉·罗斯托夫还亲自俘虏了一个法国军官。事后,尼古拉·罗斯托夫收到了嘉奖,升为了营长,但尼古拉·罗斯托夫并未为此而感到高兴,因为在俘虏那个法国军官的时候,他看到了法国人的胆怯,这让他对战争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自从娜塔莎闹了一出和阿纳托利私奔的戏剧之后,娜塔莎就病倒了,而且病得还很严重,看了许多医生依旧不见好。其实娜塔莎的病主要是心病——一方面是对安德烈公爵的情感上的愧疚,内心一直处于深深的自责之中,另一方面则是想要借助病情来换取父母和身边人的关心。直到娜塔莎从对上帝祷告中得到了慰藉,才渐渐从悲伤和愧疚中走出来,但她也不再是曾经那个欢快任性的小姑娘了,显然,娜塔莎已经从感情的挫折中成长起来,意识到自己仅仅是一个人,自己和其他所有人一样,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
在娜塔莎生病期间,皮埃尔常到罗斯托夫家去做客,一边是为了看望病中的娜塔莎,一边也为罗斯托夫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娜塔莎从皮埃尔身上得到了许多宽慰,而皮埃尔其实早就爱上娜塔莎,娜塔莎一个感激的眼神,就能让他良久。皮埃尔也在《启示录》中得到了启示,他认为,他很有可能就是终结拿破仑,终结战争的那个人。
一次在罗斯托夫家做客的过程中,皮埃尔为罗斯托夫家带去了《告俄国民众书》和最新的消息,皮埃尔还从军队受奖人员名单上看到了尼古拉·罗斯托夫和安德烈·博尔孔斯基的名字,他把这个受奖人员名单也一并带到了罗斯托夫家。但在罗斯托夫家里,皮埃尔由于对娜塔莎的爱越来越强烈,让他在娜塔莎面前表现得越来越拘谨不安,最后,他痛下决心,决定再也不到罗斯托夫家去了。
娜塔莎的弟弟彼佳·罗斯托夫此时已经十五岁了,在听到法国人再次入侵俄国后,便自告奋勇地要求父母让他去当兵,被父母拒绝后,彼佳躲在屋里痛哭了一场。第二天,在皇帝来莫斯科视察的时候,彼佳偷偷离开了家,独自个去了克里姆林宫观光皇帝驾临。他还想在见到皇帝的时候,向皇帝请求让自己去当兵。但由于街道上前来观光皇帝驾到的俄国人过多,过于拥挤,差点把彼佳给挤死,幸好被教堂的一个助祭给救了,向皇帝请愿的事也不了了之。
亚历山大皇帝在一次集会上召见了莫斯科的各大贵族,目的是向各个贵族间征求如何保卫莫斯科支持国家的意见。皮埃尔在集会上表现平庸,并为受到人们的待见,皮埃尔最终声明,他愿意出一千人作为民兵团,连带给养,这在所贵族中是出人出资最多的。集会结束后,老罗斯托夫伯爵最终也答应了儿子彼佳当兵的要求,并亲自去给他报名。
第二部分,先交代了斯摩棱斯克战役的背景。而博尔孔斯基家族的老家童山恰属于是斯摩棱斯克的辖区,斯摩棱斯克战役前夕,尼古拉·安德烈伊奇·博尔孔斯基老公爵由于记忆力快速衰退而变得头脑昏聩,在接到儿子安德烈·博尔孔斯基要他们离开童山去往莫斯科的信时,老公爵却不为所动,甚至还说战争逼近斯摩棱斯克的说法完全是谣传,玛丽亚公爵小姐对战争的形势又完全没有概念,不知是去是留,最后,只得趁着一位农奴管家阿尔帕特奇去往斯摩棱斯克为老公爵采购的时候,要求阿尔帕特奇顺道去斯摩棱斯克总督哪里去打探消息。
阿尔帕特奇来到斯摩棱斯克,见到了斯摩棱斯克正在发生的混乱,但老阿尔帕特奇和博尔孔斯基老公爵一样,不相信会打仗,哪怕他在斯摩棱斯克已经听到了枪炮声,他依旧相信斯摩棱斯克不会有什么危险,所以他不慌不忙地办完了老公爵交代的事,也见到了总督,但总督给他的回答模棱两可。在阿尔帕特奇准备回童山的时候,城外的炮弹落到了斯摩棱斯克的城里,并引起了一阵恐慌。直到这时,阿尔帕特奇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在回童山的路上,阿尔帕特奇还遇到了撤退中的安德烈·博尔孔斯基,此时的安德烈已经是一位团长。安德烈给了阿尔帕特奇明确地指示:要求玛丽亚立马带上老公爵离开童山,去往莫斯科。没过多久,斯摩棱斯克便失陷了。安德烈在撤退的途中,顺道去了趟童山老家,此时的童山老家已是物是人非,一片荒凉景象,好在安德烈在军队中受到了战友们的爱戴和尊敬,这多少给了他一些慰藉。
在斯摩棱斯克失陷之后,宫廷中再次重用老将军库图佐夫,俄国宫廷的一些人仍旧对库图佐夫充满了争议。拿破伦阵营却对库图佐夫嗤之以鼻。
其实,在阿尔帕特奇带回安德烈的指示后,玛丽亚公爵小姐并未能及时地让博尔孔斯基老公爵带着家人离开童山,而博尔孔斯基老公爵如梦初醒,突然确信战争要蔓延到家门口了,但他不是想着要如何避险,而是想着要把家奴召集并武装起来保卫家园,老公爵的这一举措还未完全实施,就因为中风而病倒了,之后玛丽亚才匆匆忙忙地搬到了博古恰罗沃村,没过多久,老公爵就在博古恰罗沃村去世了,去世前,他终于承认他心里其实一直都很爱自己的女儿,为此,玛丽亚公爵小姐也为自己曾冒出过庆幸老公爵要死了的念头而感到自责,并且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难以自拔,直到她意识到已经被疏远了的布里安小姐可能已经向法国人出卖博尔孔斯基一家,她才从悲伤中挣脱出来,匆忙组织家里人去往莫斯科避险,但此时,在博古恰罗沃村,一些百姓因为不愿意放弃富裕的生活条件而不愿追随玛丽亚公爵小姐一同离开村镇,百姓们不但不愿意为玛丽亚公爵小姐提供车马,最后,竟演化为要玛丽亚公爵小姐也不得离开博古恰罗沃村,在紧要关头,前来巡逻的尼古拉·罗斯托夫恰好也到了博古恰罗沃村,果断英勇地为玛丽亚公爵小姐解除了危机,并护送玛丽亚公爵小姐的车队到了安全区域后离开,之后尼古拉·罗斯托夫对索尼娅的爱情似乎也产生了动摇。
库图佐夫成为全军总司令之后,想起了安德烈公爵,便让安德烈到总部报道。安德烈在去见库图佐夫的过程中,遇见了杰尼索夫也来见库图佐夫,两人的见面还算融洽。之后在与库图佐夫的见面中,安德烈也见识了库图佐夫的做事风格并给以了肯定和尊敬。库图佐夫想把安德烈公爵留在身边,安德烈又一次拒绝了,他依要旧回到军队基层去服务。
一八一二年,自八月二十四日起,波罗金诺战役便打响了(也就是俄法战争期间的莫斯科保卫战)。战争前夕,皮埃尔不在料理家业,一心想要投入到即将发生的战争中去。而在八月二十四日,俄国已经丢掉了舍瓦尔金诺多面堡,为此,俄国也失掉了波罗金诺战役的有利地势。二十五日皮埃尔到达了波罗金诺俄国的防守阵地上,在这里,他先在路上见到了无数从前线退下来的受伤的士兵,之后在营地里见到了鲍里斯,接着又见到了库图佐夫,还见到了被降为士兵的多罗霍夫。最后一个叫贝尼格森的人带着皮埃尔找到了安德烈·博尔孔斯基,但两人的见面并不愉快,安德烈把自己内心的对贵族阶层和宫廷阶层的不满迁怒于皮埃尔,虽然皮埃尔极力想缓和两人间的关系,最终两人还是不欢而散,离开的时候,皮埃尔突然意识到,这次见面,有可能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了。
接着,到了二十六日早上,波罗金诺战役正式打响,皮埃尔看到了整场战役的经过,并在炮兵阵地上见识了俄国士兵的英勇表现。在俄国不占任何地理优势的情况下,抵抗住了法国军队一轮又一轮的进攻,而法国军队在苦战了八小时后,依旧无法打退俄国人的防守,为了保存实力,拿破仑选择暂时放弃进攻。战斗的结果是俄国人在防守上取得了胜利,但由于军队死伤过大,而无法乘胜对法国发起反攻,同时也失掉了和法国军队抗衡的实力,最终不得不选择撤退。而法国人虽然没有取得波罗金诺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但拿破仑丰富的战争经验让他及时地止住了法国军队的进攻,从而规避了最终可能发生的溃败。文中着重论述了库图佐夫和拿破仑在战斗打响后起的的作用(其实在战斗打响时,战斗的结果就已经是注定了的,双方阵营的总指挥在战斗中对最终的结果起不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作者甚至认为,在战争爆发之初,也就是法国军队渡过涅曼河之初,战争的结果就已经被注定了,其每一个看起来非常重要的角色,无非都是历史选定好的棋子,而每一颗棋子独立开来,其本身对最终的结果是起不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的,而每一颗棋子在历史中也只是在扮演历史早已给他定义好了的角色,所以不管是什么人,不见得就像人们所想的那样伟大或者渺小,所有的人都只是普普通通的人。有点像是宿命论的感觉。)
而安德烈·博尔孔斯基也在波罗金诺的战役中受了重伤。在战地医院,安德烈见到了同样受了伤的阿纳托利·库拉金,而此时安德烈·博尔孔斯基已经从身体和心理上都没了要向阿纳托利发出决定邀请的可能。
第三部分,在波罗金诺战役结束后,俄国人虽然在战场上获得了胜利,但由于士兵伤亡过大,已经没有和法国人在打一仗的实力,做了一番权衡之后,库图佐夫顶住议论压力,毅然决定放弃莫斯科,于是在莫斯科展开了全城大撤退的活动。
皮埃尔的妻子海伦随着宫廷到了彼得堡,因为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并决定要嫁给其中一个,所以写信到莫斯科向皮埃尔提出了离婚的要求。而皮埃尔从战场上回来之后,还没收到海伦的信就又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罗斯托夫一家,因为伯爵夫人执意要见到自己的一个儿子才肯离开莫斯科,所以直到法国军队进入莫斯科前夕,也就是九月一日,罗斯托夫一家人才从莫斯科离开。离开前,因为罗斯托夫老伯爵不怎么能管家事,伯爵夫人身体不适,娜塔莎和刚回到家的彼佳只顾着玩也不管事,所以打包行李的事就落到了索尼娅的身上。直到最后,所有的车都要装完了,一家人才又七嘴八舌的来指挥装车,给索尼娅添乱,当然,在箱子不够用的时候,娜塔莎果断丢掉了一些不值钱的东西,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离开莫斯科的前一天,也就是八月三十一日,车都装得差不多了,娜塔莎在一个老仆人的建议下,收留了一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受伤的士兵,其中就有安德烈·博尔孔斯基。在出发当天,在受伤士兵们的请求下,善良的罗斯托夫一家人同意让出几辆车载着这些受伤的士兵一起走,于是,又把已经装好的车腾出来了几辆。出发前,索尼娅首先发现了同被收留到家里来的安德烈·博尔孔斯基的车辆,并告诉了老伯爵夫人,老伯爵夫人要索尼娅瞒着娜塔莎。在要离开莫斯科的途中,娜塔莎看到了已经是一副农民扮相的皮埃尔,两人匆匆见了一面就又匆匆分别了。皮埃尔自从离开莫斯科的家之后,就躲到了他已故恩师约瑟夫·阿列克谢耶维奇·巴兹杰耶夫的家里,一个叫格拉西姆的仆从照管着皮埃尔的生活,同在约瑟夫家的还有约瑟夫的弟弟马卡尔·阿列克谢耶维奇,马卡尔是一个嗜酒如命的处于半疯状态的人。
九月二日,法国人没有收到任何阻碍就进入了莫斯科,可是此时的莫斯科已然是一座空城。在进城之前,拿破仑并没有像臆想中的那样受到莫斯科人民的欢迎,甚至找不到一个王公大臣来欢迎他。
而在莫斯科留下来的差不多只有五十分之一的这部分人中,大多是没法离开或是不愿意离开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他们游荡在空荡荡的大街小巷,整日以酒为伴,同时也滋生出不少的事端。其中就有一群人在酒馆里打了起来,最后闹到大街上,在大街上又集结了另一伙还未启事但也想闹事的人,两伙人见到了警察局局长的车,便不约而同地把矛头同时指向了警察局局长的车。事情最终闹到了还留在莫斯科维持治安的行政官拉斯托普钦伯爵那里,拉斯托普钦为了息事宁人,方便自己能及时的离开莫斯科,他把前来闹事的人们的愤怒都转移到了一个叫韦列夏金的犯人身上(书中暗示,韦列夏金也并未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责。)说是韦列夏金出卖了莫斯科。最后韦列夏金被愤怒的民众活活打死。拉斯托普钦也趁机逃离了莫斯科。
法国军队进入莫斯科,在确定留下来的莫斯科市民无法对他们造成致命威胁之后,法国军官便失去了对士兵的管控能力,士兵们开始打家劫舍,肆意占用莫斯科人留下的居所。而皮埃尔所在的藏身之所也闯入了几个法国士兵,其中一个叫朗巴的法国上尉军官差点被醉汉马卡尔用手枪射杀,好在法国上尉被皮埃尔及时扑倒,才没有受伤。为了感激皮埃尔的救命之恩,在皮埃尔的请求下,法国上尉并没有为难马卡尔,并表示也不会追究皮埃尔究竟是什么身份。皮埃尔几乎与热情真诚活泼开朗的法国上尉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在逃离莫斯科的罗斯托夫一家人中,索尼娅还是把安德烈·博尔孔斯基受伤并和她们在同一个车队的事告诉了娜塔莎,娜塔莎在深夜独自去见了重伤中的安德烈·博尔孔斯基。
原来皮埃尔在莫斯科留在莫斯科,并打扮成农奴模样,原来他是计划要刺杀拿破仑。在从法国上尉朗巴那打听到拿破仑进入莫斯科的确切时间和地点后,他便开始独自实施他的计划,但他买的手枪的子弹已经被马卡尔用了,现在他身上只有一把小刀。皮埃尔在去实施他的计划的途中,刚好遇见一条街上的建筑失了火,皮埃尔冲进火场,救下了一位被困的小女孩,接着为了救一位漂亮的亚美尼亚姑娘,皮埃尔与法国士兵起了冲突,最后被前来抓捕纵火人员的法国士兵当成纵火的人给抓了起来。
在这一册中,通过安德烈·博尔孔斯基、皮埃尔、娜塔莎和一些事件关键人物的视角,来讲述波罗金诺战役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战役后,战争给莫斯科及被战争波及的地区带来的影响。其中着重描写了莫斯科人民为保家卫国所拥有的战斗热情及其士兵在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场上所做出的英勇表现和牺牲,同时也讽刺了宫廷中那些一心想左右战局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官僚阶层。
但话说回来,这一册的故事多少有些冗长,而且逻辑上也有些混乱,还有就是人物跟人物之间发生了太多的巧合,让故事多少有那么点失真的感觉,阅读感受不是很好。而人物方面,除了对皮埃尔内心的描写还算流畅外,对安德烈·博尔孔斯基和娜塔莎行为上的描写就显得有些唐突,虽然也在情理之中,但与第二册比起来显然差了很多。第三册虽然给了皮埃尔和安德烈·博尔孔斯基很多篇幅,但由于插入过多被讽刺的人物,比如亚历山大宫廷里的那些官僚,拿破仑本人,拉斯托普钦伯爵等等,过度的讽刺不但没有增加故事的精彩程度,反而让故事显得有些套路化了。比如尼古拉·罗斯托夫和玛丽亚公爵小姐的相遇,真让我担心尼古拉·罗斯托夫最终真会选择玛丽亚公爵小姐,倒不是他两人不能走到一起,而要是他两走到了一起,会让我觉得前两册花了那么多篇幅树立起来的尼古拉·罗斯托夫敢作敢为,有责任感的人物形象一下子给毁了,毕竟索尼娅为他,为他那个家付出了那么多。还有皮埃尔和娜塔莎的爱情,如果娜塔莎真跟皮埃尔走到了一起,多少还是会让我有些失望的,因为如果是这样,多少会让我觉得皮埃尔有在精神层面上绑架了娜塔莎的感觉。至于玛丽亚公爵小姐,我当然是希望她能找到一位像尼古拉·罗斯托夫这样出色而且高尚的人来给她幸福,但不希望是尼古拉·罗斯托夫。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我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得出的一些看法,毕竟这部小说跟我隔着的不仅仅是两国文化的不同,还相隔了两百多年,两个决然不同的时代和两个不同的阶层,所以有不能理解的地方或许也就在这些隔阂中存有差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