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今天别上班了。”临走前,哥哥突然这样说道。
我对他突如其来的建议感到莫名其妙。当然,和我同样惊讶的,还有母亲。
“为什么?”母亲问道。
“今天七夕,是你的生日啊!”哥哥的语气中夹杂着些许急迫感。
“哦,算了。”母亲语气平淡地说,门一关,便走了。
像对待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一样。
一般人看到这里肯定不会体察到她的回答中所蕴含的任何一丝隐隐的暗示或情感,甚至会感到---什么都没有。
这就完了??
其实我看得出,她是有些高兴的。只是母亲是个含蓄而又内敛的人,这些微妙的情绪她一般不会轻易外露;但与此同时我又是心存愧疚与自责的。原因在于彼时,上午八点十五分,我正懒散地躺在沙发上抱着手机兴致勃勃地为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七夕而向朋友群发祝福。若不是一经提醒,我或许还沉浸在与自己年龄毫不相符的节日中自作多情地浏览着一条条朋友发来的祝福中无法自拔。
可,即便是我知道了这件事,我又能怎么样呢?
十几年了,这个与七夕重合、简单易记的日子被我一遍遍地过滤掉,以至于双方都已默许为它不存在了。
忽然想起一个之前曾被反复问到过的问题:有多少子女是不记得父母生日的?
说来惭愧,我就没记住父母双方的任何一个人的。我把父母生日漫不经心地记下来,以为会烂熟于心里。可最终的结局还是被遗忘。我爸妈都不是那种讲究的,生日过不过都没关系,反 过了还会觉得不自在,感觉自己有些许的不孝。
前读到过一则新闻:西华大学新闻中心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是否记得父母生日”以及“能否为父母送上一份表达情谊的礼物”等问题。然而统计结果令人吃惊,只有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也只有22%的学生才会经常给父母送礼物。
甚至一名大二的男生惭愧地承认:“每到我过生日时,父母总会悉心祝福,不在家的时候都要打电话来祝贺。但父母的生日,我却不清楚。”可转换到我们每个人身上中 ,谁不是如此呢 ?
父母过生日越来越简单、冷冷清清甚至被略过,无人挂念。父母的心情肯定是不敢设想的;我们对他们这个特殊的日子日渐淡忘。如果平时来不及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那还有什么时机比生日更重要,更能让父母感动的时刻呢?可令人惭愧的是,依然有大多数人没有做到。
与之相反的是美国。在美国,孩子们都会牢记父母的生日。到了这一天,一些学生会尽其所能,亲手为父母做件小礼物,再配上一张充满温馨的贺卡。这不仅表达了对父母的爱意,也锻炼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生日,本是应该双向的,不仅要父母给儿女过,同样地,父母也需要儿女的这一份关心啊!在意的并非表面形式,而是双方互赠祝福互达心意的一种最合适的形式。能够记住孩子的生日,是因为人生的特例,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漠视父母、坦然忘记他们生日的理由啊!早在《论语》中就曾说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古人就已经把孝道尽到了,我们又何尝不能呢?光棍节我们记得;“双十一”我们记得;同学朋友们的生日我们记得;各种各样的纪念日我们依旧记得,可父母的生日我们也应该记得。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日子,看做是同等的重要,那么这简简单单的举动便会温暖父母心中的每一个孤独寂寞的角落。
以后每到父母生日,都请不要忘记,哪怕只是献上一句:
生日快乐,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