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情怀?够不够资格先

我行文一向比较平和,倒不是说脾气好、或是性情柔顺啥的,只是能动情绪的事不多了,而且我的理念是“Don't Judge”,每个人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今天的文章算是首次旗帜鲜明的站定一方立场:撇开经济谈情怀都是耍流氓!

话说当年非洲一位叫Jucunda的修女给NASA写信,质疑为啥NASA要花十几亿(70年代)美元研究外太空计划,而非洲却还有辣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首先人家美国花自己的钱干什么哪里轮得到非洲人质疑,美国每年往非洲的援助有多少那可是有数据的,光是研究外太空产生多少造福全人类的科技成果就非常值得吧。我们国家也经常有这样的论调,造啥飞机导弹呀,外出投啥资呀,开发啥高科技呀,国内还有辣么多穷困山区呢,要是没有花出去的钱打造的外交环境,国防安稳,会有喷子在网上发言论?都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至于贫困,我要说雇佣童工是最好的解决之道之一会不会被人群殴啊。

经济学或是经济思维是社会科学的底层逻辑,渗透在人类共同体的方方面面,背弃经济学的举措、行动最终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包括大多数的慈善在内,在物质极度充裕的今天,全世界援助非洲的金额足够他们吃上百年,可为什么依然会有大批量的人饿死呢?就是违背经济规律。

世间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往,并不是人都在追逐利益,而是利益在裹挟人前行,天道运行、物种进化、事态发展,不逐利如何生存?而经济学就是研究这个逐利的学问,所以无限贴近人性,可现实中却习惯于撇开经济说事,一个个显得道德无比高尚、自带光环,生就居高临下的荣誉感,可问题来了:“请问,您说的那些好事,我们也觉得不错,可您倒是出钱啊”。

我也觉得世界应该充满爱,可天地不仁,那是适者生存的呀,讲情怀,谁买单?让自己显得圣洁很容易,指责、谩骂、打击就是,可想过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没?我个人是中国经济的死多,坚信国家未来会重回世界之巅,并堵上了所有的时间精力,但不得不说我国的问题很多,其中最重要之一就在于缺乏经济学教育,而且受传统氛围影响,“小人言于利”,都想着成为君子,相当于违背规律逆势而行,通常不会有好结果。举个例子,美国有个机制来鼓励大学生支教,凡是愿意深入穷乡僻壤的大学生在一段时间后会成为履历上金光闪闪的一笔,好多政府部门、大公司都非常相信这些愿意付出的年轻人会成为肯担当的栋梁,都愿意给他们更好的机会,而我国是怎么对待支教的青年老师呢?脱离经济的情怀就是镜花水月。

我并不觉得拜金有什么不妥、甚至认为人人向钱看是民智开化的好事,逐利是天性,“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无法满足怎么奢谈其他?认知科学的“自我决定论”虽然从内在驱动解释了人类的言行,看似更加无法证伪,但我依认为定马斯洛金字塔是最能反应人类普遍性的模型,虽然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很多像颜回这样的精神富裕者,可我们仔细分析就能发现他至少有的吃、还有配偶、传承;而那些如梵高穷困潦倒的也有弟弟、妹妹、朋友接济,可他的传承呢?基因都断了,这还是才华惊世骇俗的,稍微用逻辑分析一下就知道,全世界饿死的人有多少,他们中间就没有才华可以流传千古的?死掉了嘛,自我决定论,有没有把穷困死掉的群体计算在内?真正做出贡献的,不管是思想还是科学,家境往往都非常不错,或者有资金支持研究,就连祖师阳明先生之所以有“成圣贤”的大志,那是因为他站在状元的肩膀上;而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那个不是政府或是民间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最后还需要有懂市场的商家靠经济学引入民间,解决不了温饱,您谈造福大众,玩笑吧?!

情怀是个好东西,更是奢侈品,而且只能怀在心理,一步一步做出来的,所以我一向主张先赚钱,承担起对自己、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来,然后再讲情怀,专心研究的岁月静好,支持你的家人呢?资金呢?稳定的社会坏境呢?怎么不去到叙利亚做个研究试试?

正是因为这样的认知,才遵循儒家修齐治平的路线,做好自己,安顿好家人,钱财无忧再谈自己的情怀,我的情怀足够大,所以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而对这些交付信任的伙伴,也是要把我自己的发家路线再来一遍,带着他们先致富,然后我们一起把情怀做出来,首先训练的就是改变观念、怎么捞钱,因为我知道,衣食富足、福泽家人才是最安稳的情怀根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