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义的思考 | 反馈实验098

问:

这是来自于一个自我困扰的人的求救。

我来自一个相当意义上来说不错的家庭,条件小康,父母关系尚可,对我从小到大的各种决定也还算支持。但是我的母亲情绪不算太稳定,会在小时候因为我成绩出问题对我进行强烈批评。父亲隐形控制欲很强,在他赞同的方向上他会包容你,在他不赞同的地方就会反复说教。

我目前对家里的情况总结就是,他们支持你的一切选择,前提是你要优秀。总体而言,我的家庭情况其实并不算差,但是我做事做得不好做得不对从来不敢告诉家里。总感觉自己的内心永远浮在半空,找不到一个落点。在经历失败的时候,甚至可以说是任何失败,我对自己的苛责都会到达极点,也许是从小那个对我苛责的母亲住进了我的心里。

小的时候成绩算是很不错,随着慢慢长大,接触到的人越来越优秀,发现自己其实很渺小平庸,在友情里也总是受挫,很多时候不被支持和关注,令我一度对生活充满失望。

我一直是一个很喜欢反刍的人,并且我发现,我总是喜欢反复咀嚼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好的事,仿佛好的事情从来没在我身上留下过。回望人生,只有悲伤。我知道一个人做一件事,其实都是在寻求某种好处,我想通过反刍进行人生模拟,让过去的自己不那么狼狈,但是从另一种程度上来说,我认为我在反刍我的悲惨事迹,反复证明自己不好的结论,而为我现在认为自己的不幸福买单,证明我的人生一直在走下坡路。

请问李老师,您怎么看待反刍这件事?如何才能从反刍中走出来,做到对过去的事放下呢?

答:

我理解你想讨论的是反刍思维(rumination),就是头脑中重复进行的指向过去的悔恨和反思。这种反思不能带来建设性的行动,只会造成情绪空耗,所以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模式。

我看到你有两个反刍的主题,一是反思过去的悲惨事迹(责怪自己不够优秀),二是反思你的反思(责怪自己不该陷入这种思维)。你的提问恰恰是在延续第二种,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到此为止吧,否则会给反刍提供新的燃料。

我的想法是,两种反思都可以留着。它没什么用,但也没有特别大的危害。你越想停,(第二种反思)就越厉害。它是一种人人都有的思维现象,尤其在生活不太称心的时期更频繁出现。但没办法,确实就是不称心,一时半会儿也摆脱不了。你不能通过反思(估计你又要准备反思了)来减少反思。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不反思的时间,多做一些积极的建设性的行为,让开心的时候多一点。

你可以尝试这样做:准备一个本子,将来遇到任何一类反刍,都不用刻意控制,等它自然停止。停止之后你记录一下刚才陷入的是哪一类反思,时间多长。然后就放下它,做你想做的事。你只要统计一个数字,不需要自责。如果自责了也没关系,把它列入第二类反刍的时间,记下来即可。

请这样坚持一个星期,把两类反刍的时间按照每天排列出来,看看分别会有怎样的变化。

转自李松蔚

cute but sa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